文人体育报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篮球NBA

文章内容

体育舞蹈论文_体育舞蹈论文选题参考

ysladmin 2024-05-29
体育舞蹈论文_体育舞蹈论文选题参考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解答有关体育舞蹈论文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开始探讨一下体育舞蹈论文的话题吧。1.体育教学论文题目参考2.大学生体育健康论文3篇范例3.求体育论文综述一篇4
体育舞蹈论文_体育舞蹈论文选题参考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解答有关体育舞蹈论文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开始探讨一下体育舞蹈论文的话题吧。

1.体育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2.大学生体育健康论文3篇范例

3.求体育论文综述一篇

4.关于“舞蹈与人体解剖学”的论文

5.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路径研究论文

体育舞蹈论文_体育舞蹈论文选题参考

体育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体育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毕业论文写作,选题是关键,在学习撰写毕业论文时首先就应该学会如何选题。在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时,应着重注意选题要恰当。以下是一些关于体育教学论文的题目,大家不妨多加参考!

       

        体育教学论文题目参考一

        1 女性体育视角下太原市健身排舞的开展现状之研究

        2 羽毛球运动对女大学生抑郁情绪影响的实验研究

        3 北京市海淀区部分农村小学大课间推行古诗韵律操的可行性研究

        4 北京市西城区中学生休闲体育活动现状研究以北京八中为例

        5 高湿环境下联合预冷方式对自行车运动员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

        6 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群众参与研究

        7 首都高校大学生网球联赛发展现状研究

        8 商丘市中学代表队课余训练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9 学校体育隐蔽课程的实施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基于烟台市中小学的实证调查

        10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策略

        11 当代中学生人格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学校体育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12 中国女排与主要对手得分手段对比研究

        13 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引进现状与对策研究

        14 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健身保障体系研究以烟台市为例

        15 世界优秀女排二传队员传球习惯动作与分配球特点研究

        16 烟台市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17 中国与日、韩、泰女排防反系统战术特征的对比分析

        18 中国女排不同轮次区域进攻战术效果的定量分析

        19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烟台市普通高校为例

        20 烟台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1 国家摔跤队(男自由)部分主力运动员力量素质研究

        22 人体下肢前摆性鞭打动作的力?电关系研究

        23 北京体育大学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研究

        24 PNF拉伸法对高校女生髋关节柔韧性的影响研究

        25 吉林省中考体育加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6 吉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7 鄂尔多斯市中学生排球队伍现状调查分析

        28 山西省独立学院足球运动开展现状的研究

        29 阳曲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失范行为研究

        30 乒乓球正手拉高吊弧圈球与前冲弧圈球技术的运动学差异分析

        31 第29、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进攻战术应用特征分析

        32 青少年泡沫轴训练网络课件的开发与研制

        33 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对幼儿体质发育状况的实验研究

        34 北京市小学男子篮球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实验研究以和平里第一小学为例

        35 山东省普通高中体育高考学训现状与对策研究

        36 我国中学篮球联赛赛制研究

        37 北京市怀柔区小学生体质现状与体育教学应对研究

        38 洛阳市城乡中学体育师资现状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

        39 山西省太原市体育中考实施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40 功能训练视角下的沙滩排球运动员沙地移动能力训练方法与手段分析

        体育教学论文题目参考二

        41 ?分组合作教学法?在乒乓球反手推挡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42 转型期北京市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43 民营性健身教练培训机构发展模式研究以武汉市清波健身学院为例

        44 青少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动机分析及激发策略的研究以北京市通州区部分小学初中为例

        45 从中日体育文化差异看中国足球文化的本位回归

        46 北京市竞技跆拳道可持续发展研究

        47 轻器械体操、体操类游戏对7-8岁儿童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48 2005年至2014年拉丁舞比赛服饰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49 我国优秀拉丁舞选手训练内容体系的探究

        50 体育舞蹈中融入中国元素的研究

        51 以情优教?情感因素溶入体育舞蹈教学的研究

        52 篮球运动?运双球练习?多媒体CAI课件的'研制及应用研究

        53 远程教育运用于羽毛球教学的方法研究

        54 河南省濮阳市特岗体育教师队伍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55 清华附中男子篮球队质量效益的研究

        56 北京市中学试点校高尔夫课开展现状的研究

        57 北京地区体育专业研究生自主性社会实践调查研究

        58 首都体育学院学生职业延迟满足现状与对策研究

        59 首都体育学院2013级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习状况调查

        60 我国男子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分析

        61 2014年度赛季中国女子沙滩排球队主力队员比赛技术运用效果分析

        6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以北京市三所学校为例

        63 中国风健身舞的推广研究

        64 北京市社区健身腰鼓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以白纸坊街道为例

        65 北京市民科学健身管理机制的研究

        66 河北省保定市业余体校运动员文化教育状况研究

        67 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现状研究

        68 国家女子铅球项目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训练状况研究

        69 北京市体育运动学校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的研究

        70 河南省沁阳市农村体育开展现状研究

        71 国内体育用品企业营销现状及问题研究以安踏公司为例

        72 健美操教学中运用街舞手段的效果研究

        73 关于整体篮球个体化、个体篮球整体化的研究

        74 健身公共空间营造与公民意识培育?大妈广场舞?现象反思

        75 抗阻组合训练方法手段多媒体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76 青少年体能锻炼多媒体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以垫上功能性组合训练为例

        77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对北京市八里庄学区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

        78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我爱运动》健身操创编与实施的研究

        79 北京市海淀区中学街舞运动开展情况调查研究

        80 北京市丰台区普通初级中学体操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体育教学论文题目参考三

        81 体育活动对中学生心理压力影响的实验性研究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为例

        82 沧州市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研究

        83 河南省焦作市中小学特岗体育教师的现状与研究

        84 视频教学法介入对12-14岁学生射箭技术训练效果的研究

        85 壁球运动在我国七座城市开展现状研究

        86 北京市高校青年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87 菏泽学院2010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质健康的跟踪研究

        88 沧州市高校体育安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89 中国艺术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90 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不同组织的文化研究

        91 羽毛球正手扣杀技术的三维运动学研究

        92 湖北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状况研究

        93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跳跃能力和快速移动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94 从比赛名次看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的发展阶段与原因分析

        95 阜新篮球学校篮球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96 青少年手球运动员体能和技术训练内容体系及部分指标评价标准的研究

        97 北京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队人力资源绩效分析

        98 北京市大众羽毛球教学现状研究

        99 中国艺术体操少年组等级规定动作编排研究

        100 首都体育学院足球课程设置研究基于学生调查和学校间对比

;

大学生体育健康论文3篇范例

       《论体育的社会功能》

       分 类 名体育

        标 题《论体育的社会功能》

       英文标题"Discusses Sports Social function"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人们在体育活动中或竞赛中形成的交往合作、竞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社会生活、学习、工作中去,有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人体适应各种自然环境的能力;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摘 要 题体育研究

       英文摘要The idea and behavior developed in the social cooperation,competition,abiding rule during the sport activities and competition can be transferred to daily social life,study,and work and useful to develop the social adapta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Sport activities are useful to improve personal adaptation to various natural environments,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relationship,and enhance the adaptability of social life.

       关 键 词体育运动/社会适应能力

       sport activities/social adaptability

        正 文

       社会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大集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适应社会环境的调节功能。体育活动能促使人们达到对社会环境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是指一个人的外显行为和内在行为都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社会所接受,行为符合社会身份,因而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而成的人工环境,人工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标志,社会环境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其中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

       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人从幼儿开始的自然人,经过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与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维护社会秩序,以及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的社会人。体育活动对提高人的社会健康水平,成为社会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由体育活动的社会特征所决定的。人们在体育活动或竞赛当中,既有互相协作配合,又存在相互竞争,又必须遵守一定规则进行比赛活动,这种在体育活动中形成的交往合作、竞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社会生活、学习、工作中去,有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一、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人体适应各种自然环境的能力

       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面对季节变化、气候变化,寒冷温热,大风暴雨,电闪雷击,自然界的动物、植物都必须能承受适应自然界的这种变化,才能生存发展;不适应自然环境的恶劣变化,又无法改变自然环境,在这样情况下,只有灭绝淘汰。但是,人是有创造力的,能千方百计设法适应这种自然变化:一是改变自然环境条件,如改变居住条件,改变生态环境,提高水、空气的质量;二是加强人类自身的适应能力。体育活动、体育锻炼是提高人体适应自然环境的最佳方法之一。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增进了健康,强壮了体格,身体的各个组织系统在中枢神经支配下,承受外界刺激和协调各组织系统能力都将得到增强。如体质调节能力,缺乏身体锻炼基础的人夏季就容易中暑。在大自然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能使机体得到锻炼,适应能力不断提高。如冬季在户外锻炼,甚至用冷水擦身或进行冷水浴、冬泳、冰上运动等都能增强机体抗寒能力。

       二、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人际交往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联系过程。它反映了个人或团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人际交往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良好的融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生活的需要,从跨入大学之门到走上工作岗位,在短短的几年中要完成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要涉猎相关学科的必要知识,来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这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中,除了教师的指导,自己努力之外,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之一,是每一个青年大学生健康发展的“软”环境,不良的人际关系会导致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青年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青年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渴望友谊、寻找知音、广交朋友,是这一时期青年学生的显著特点。这时期如果自己与同学之间交往是正常的,关系是和谐的,自己会感到有一种存在的安全感和心理上的满足感,相反与同学之间关系冷漠、紧张,内心深处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和压抑感,所以,良好的人际关系反映了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又是大学生全面成材的需要,从近几年在学生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着重的往往是那些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外,同时又具备开拓创新意识,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毕业生。道理就在于,一个单位领导要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并获得不断发展,除依靠本单位的协同努力外,必须广泛寻求本行业内外的合作伙伴。所以学生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他日在工作上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一)体育活动对人际关系发展的心理作用

       体育活动、比赛能增加人与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缩短互相之间的距离,进行互相沟通。中美建交,首先以乒乓球打开封闭二十年的中美隔阂,开通台湾与大陆的隔绝关系,也从乒乓交往开始。体育历来是人生的友谊使者,例如我们原本互不相识,通过一次球赛,一次体育活动彼此有了初次的了解,搭起了沟通的桥梁,这对于一些外向型者就可以进一步通过体育活动,使社会交往得到满足,而性格内向者则可通过多次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忘却心中的烦恼与痛苦,消除孤独感,逐步形成与人交往的意识和习惯,使个性逐步得到改变。

       体育活动、锻炼、比赛能够改变、调整、强化人际交往。人际关系最重要特点是它具有情感因素,也就是说,人际关系是在人们相互间通过交往而产生的一定的情感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的各种类型都清楚的反映出人们彼此间的满意和不满意、吸引和排斥的程序,彼此是否满足对方需要的程度,如果得到满足就互相吸引,心距也就近;否则,就相互排斥,心距也就远。引起彼此之间需要的满足,产生互为吸引,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制约:外貌、距离、能力、个性等。体育活动能对这些因素起到积极作用,例如外貌,引发“第一印象”的窗口,较好的外貌、矫健的身材能够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构成一种精神欣赏,内心产生一种“容易接近,容易交往”的第一印象。然而事实上第一印象突出者并不多,通过体育运动比赛可以弥补外表的不足。如篮球赛中协调高超的球艺,快速超人的弹跳素质;体育舞蹈比赛中优美的舞姿、标准的身材;健美比赛发达的肌肉、优美的造型,都给人们留下了美的第一印象,这给人际交往增加了无形的情感成分。同时,体育运动又是一项缩短人际交往距离的项目,例如舞蹈、球类比赛等都要通过互相的配合及接触,并在运动中表现出每个人的个性、能力以及相互之间类似的兴趣爱好,为进一步的互相交往打下良好基础。但是,通过体育活动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互相之间诚实守信、互相尊重、平等交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原则上,坚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才能起到正面效果。否则,也是人际关系失和的因素之一。

求体育论文综述一篇

       健康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主题。全面正确地认识健康的现代含义,关注体育健康,建立和谐体育健康生活方式,是当今人们面临的理性选择。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体育健康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学生体育健康论文篇1

        [摘要]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根底,现代大学生身体健康和对美的多元需求,请求我们培育学生 体育运动 形态美、心灵美、艺术美,将科学的体育锻炼有机地融入熏陶美的心灵这种更高层面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力图收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教学效果。

        ?健全的肉体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根底。随着社会的开展,体育活动对人类身体的影响以及对社会、 文化 、经济、政治及城市建立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构成了共同的体育文化形态。体育的实质是 教育 。培育人、进步人的素质,既是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体育的基本目的。引导大学生全面锻炼身体,促进健康开展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形态构造、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开展,加强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顺应才能,让学生控制体育根底学问、根本技艺,培育学生正确的体育理念,强调体育运动中的美及对美的感受才能和对美的鉴赏才能,发明美的才能。党的教育方针提出了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得到开展,这里的美,就是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美的教育,强调学生个性的开展,情感的教育,感受美带来的身心愉悦和激情。所谓体育美,即为体育运动形体美、体育运动心灵美、体育运动艺术美的总称。

        一、培育学生体育运动形体美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腕,具有健身性、活动性、文娱性和教育性,不懂得谐和开展肌体和健康,就不能了解人的内在美,体育教育中的健美运动就是一项集健、力、美三者于一体,塑造人体形体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是人们对人体健美的追求,是 体操 、舞蹈、音乐逐渐开展和分离的产物。我们首先晓得构成人体美的根底是线条和形体。普通说来,垂直线给人以坚硬、庄严、昂扬的觉得,曲线给人以伸展、温和、流利的觉得。通常,男性的健美表现为刚健有力,直线多一些;女性的健美则表现为优美秀丽,曲线多一些。在教学理论中,男学生强壮的身体上能够找到温和的曲线之美,女学生秀美的身姿,也显得矫健有力。刚柔是互相浸透、相辅相成的,常常是既刚柔相分,又刚柔相济。其次,体育运动中形体美包括静态美和动态美。从静态美方面来看,美的形体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骨骼为支架所构成的人体各局部比例要匀称、适度、发育良好;第二,由肌肉的圆满兴旺所呈现的人体形态要强壮而谐和;第三是肤色红润而有光泽。从动态方面来看,动作是在谐和分歧的动作流程中显现的,它的根底是节拍,还包括连续外型,从而构成了动态美。

        美育是培育学生审美观念和美妙姿势的教育过程。一个形态美、表面整洁、举止端庄的体育教员无疑将给学生们一种美的觉得,美的向往,从而唤起学生对美的激情。如今很多大学生,只注重文化学问的学习,而无视了对体育的认识、理论,更别说是美育的学习。基于大学阶段的特殊性,针对大学生生理及心理特殊的转变过程,首先教员在教学内容上,要分离学生实践状况,布置丰厚多彩、方式多样的各种单一动作的美体练习,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树立自信心、大胆尝试、积极模拟、按部就班、盲目积极地完成教员所授内容。在课堂上我鼓舞学生克制羞怯的心理,本人应战本人,并不时反复练习每一个美体动作,领会动作变化、衔接,最终使动作构造、思想情感融入一体。我常对学生讲,人一举一动自身就是一种艺术美,你想怎样美,就纵情地发挥展示本人,并发明本人的形态美。我形象的解说充沛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学生思想上放开了许多,动作也伸展大方。我认真察看学生练习,觉得是一种美的享用。经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晓得体育的宏大魅力来自于它所表现的那种?超越自我、应战极限?的肉体气概,来自于它提供了人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发现和自我超越的时机和可能。认识体育教育不再是教育的附庸,而应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开展学生个性最理想的天地。

        二、培育学生体育运动心灵美

        在体育运动中,能恪守纪律、服从命令、酷爱集体、生动生动、乐于助人、英勇顽强、胜不骄、败不馁、悲观坚毅、具有团队认识和肉体,这就是体育运动心灵美。是体育与素质教育的综合表现,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开展为目的,进步学生身体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的有机分离,在体育教育中,我们不只要对学生今天的身体开展和健康担任,更要对明天的身心全面开展担任。针对大学生特性,以学生开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专长与喜好,注重学生的运动享用和参与乐趣,强调学生健身理论与体育活动良好的心理体验,追求学生的身心高兴和全面开展,丰厚体育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不同的自我开展需求,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培育竞争认识、法律认识、体验竞争的剧烈和严酷性,禁受胜利与失败的磨炼,培育拼搏肉体和勇于开辟创新肉体。经过参与体育运动使大学生遭到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进步他们对体育的兴味,促进同窗之间的友谊、交流和团结,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遵纪违法、公平竞争、勇攀顶峰的良好道德风气,活泼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充沛表现体育运动的心灵美。

        三、培育学生体育运动艺术美

        在体育运动中的韵律美、柔韧美、谐和美、外型美就是体育运动的艺术美。在教学中,体育教员把示范动作做得谐和刚毅、纯熟轻巧、矫捷漂亮,就会给学生展现出美的形象。经过艺术体操各类动作的合成教学开展了学生谐和、柔软、力气、耐力等身体素质,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锻炼,并在练习中领会动作构造,竭力仿效,积极练习,体验和感受美,发明完善本人的艺术美。如:如今人们所喜欢的群众体操,在教学中我揉进了这套体操的局部内容,它以漂亮的动作,鲜明的节拍感和韵律感,配上和悦的音乐,给人以特别的美感,学生在做这套操的时分,显得特别有兴味、有激情,使单调、乏味的体育锻炼活动焕发出生命的生机。因而,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要培育学生的艺术美,还应尽量给教学内容和设计添加更多美学元素,揉进一些必要的体育舞蹈动作,加强韵律感、节拍感,有条件的状况下再配上节拍明快、韵律感强的音乐,到达锻炼和艺术天衣无缝。

        总之,大学是培育全面开展人才的基地,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积极探究融入美育教学的内容和办法,开展体育美,这是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员的重要任务之一,开展体育美并让学生充沛认识体育教育,进一步推进学生终生健身认识、兴味和习气,促进学生个性、人格、自尊及社会生存和顺应才能等多方面的开展与完善,完成人的全面素质的进步,使体育教育真正的适用化、生活化、个性化和终生化。

        大学生体育健康论文篇2

        摘要亚健康状态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本文综合分析了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及形成原因,阐述了体育运动对于预防和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亚健康,体育运动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心理活动复杂多变,心理矛盾和冲突强烈,能否处理好各种矛盾,调节好自己的心理及社会适应状态,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据教育部12.6万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近40%的大学生有体虚、易疲劳、失眠、注意力不易集中、情绪不稳定等亚健康状况。总之, 高校每年因承受能力差、情绪脆弱、神经衰弱等原因退学、休学的学生不断增加, 轻生现象也时有发生。

        一、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表现

        目前,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躯体亚健康

        在现实生活中,亚健康往往首先表现在个体的身体上,即躯体亚健康。因为躯体亚健康的体征表现较容易被个体自身所体验和理解,也容易被他人所识别。躯体亚健康总的特征是持续的难以恢复的疲劳和周身不适,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不支、虚弱、头痛、困倦疲乏、胸闷胸痛、机能下降、功能失调以及月经周期紊乱,还可表现出睡眠障碍。

        2、心理亚健康

        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

        突出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差和人际关系不稳定,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使个体不能融入群体,不能获得群体的援助,出现孤独、冷漠、猜疑、自闭以及行为偏离,还可能诱发种种身心症状。

        4、认知方面的亚健康?

        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偏差,由此很容易受到社会默化、从众心理和去个性化心理的影响,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导致行为偏差。认知方面的亚健康所带来的危害通常与以上几种亚健康是密切联系的,尤其是心理亚健康。近一段时间频见报端的大学生自杀事件正是认知方面亚健康危害的突出体现。

        二、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成因

        1、体力诱因

        目前,进入高校的学生是多是80后期和9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营养过剩、以我为中心、在家受保护过度,一旦远离父母和家乡,加上气侯、饮食等不适应,总感到每天活得很累很烦,有时参加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后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和营养补充,肌肉过度收缩,在消耗肌肉内能物质的同时体内产生若干乳酸、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如果这些废物在肌肉内超过限量,就会妨碍肌肉细胞的活动,使人产生疲倦、乏力以及不愉快的感觉,长此以往,亚健康状态便会产生。

        2、脑力诱因

        有些高校学生长期潜心苦读,甚至挑灯夜战,脑细胞产生疲劳,人的头部虽只有整个躯体的二十二分之一左右,但它所消耗的氧和营养却占了人整个身体的四分之一, 由于阅读和书写用脑时是站着或坐着,在较长时间内血液要源源不断地向大脑供应营养和氧气,再不断地将脑细胞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物质又通过血液带走,如果时间过长?供?不足而?废?有余,就会出现头昏脑胀, 记忆力 下降,思维迟钝。这种状态长期得不到调整或改变就会出现亚健康状态。

        3、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激烈的社会竞争、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迫使他们不断的进行知识更新,精神压力日趋增大,再加上目前高校扩招导致的校舍紧张,学习、活动空间相对减少,空气污染严重,容易使人烦躁、心情郁闷,这些是导致大学生心理负荷压力过大、心理障碍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4、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嗜好

        当前,很多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按时吃早餐甚至不吃;有一些女大学生为了保持身材,不吃主食,只简单地吃些零食,导致她们营养严重不足;还有部分大学生有不良的生活嗜好,喝酒、抽烟,自控能力不强,沉迷于上网聊天、打游戏等活动,学习、生活没有规律,导致他们的睡眠严重不足。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嗜好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5、缺乏体育锻炼

        年轻的资本、惰性大,无规律、不良的生活方式,繁重的学习负担,现实的竞争与压力等等诸多因素,使得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同时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不够,学生每天参加1小时体育活动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亚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

        1、增强体质,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

        现代社会对人的健康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改善人体的循环系统、增强呼吸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身体协调发展,体态端庄,提高健康水平;在户外锻炼还具有保健作用(如阳光照射的保健作用,对大脑和眼睛等的保健作用,以及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等),体育锻炼的保健效能,在某些方面比药物更有效。同时,还能使大学生了解到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危害,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下一页更多精彩?大学生体育健康论文?

关于“舞蹈与人体解剖学”的论文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前言]

        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 %,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2]。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动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之下,体育实践课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故可以看成它是个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人们沉浸在体育实践课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和社会活动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冲突。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附诸实践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4]正因为体育教育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本课题主要是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研究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主题]

        大学阶段是人们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人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大多数学生离开了家长而独自生活和学习,其中有来自日常生活的苦恼、有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矛盾、有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即将毕业进入社会而产生的就业压力,因此,高丹娜在《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本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5];同时还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从而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

       一、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于勇在《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表明体育运动由于本身特点决定了其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具有巨大的效应。

       “1、体育锻炼能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

        体育锻炼中从事每一项运动都要求运动者对外界事物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与感知,从而快速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从事长期的运动能促进人的知觉能力的发展,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和知觉判断能力,使人变得敏捷、灵活。

       2、 体育锻炼能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体育锻炼能带来流畅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种理想的内部情绪体验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能忘我地投入到运动中,并产生来自于活动过程本身的直接兴趣和享受,这是一种在学习、下作、交际中所无法产生的情绪状态。研究表明:用力的运动可使人减少情绪上的负担,甚至能减轻因精神压力的偶发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负担。

       3、体育锻炼能强化“自我概念”,对自尊产生积极影响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看法和感觉的总和。自我概念是相对稳定的,在适应社会的人格的形成方面起很大的作用。众多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使自我概念清晰度明

       显提高,肌肉力量、情绪稳定性和外向性格呈现正相关,通过力量训练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

       4、体育锻炼能协调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感到愈来愈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和人际交往,体育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的形式,在活动中共同锻炼、相互竞争、团结合作、相互交流,可以使个体忘却烦恼和疲劳消除孤独感,使身心得到舒适的体验,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5、体育活动能降低应激反应,消除疲劳

       应激是指个体对应激源或刺激所做出的反应。锻炼会引起人脑释放自然合成的镇静剂一一内啡肽,发挥作用时,内啡肽具有阻断大脑中与应激有关的化学反应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提高诸如最大吸氧量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这就能减少疲劳的产生。

       6、体育锻炼能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焦虑和抑郁是人学生遇到的几种最为常见的情绪困扰,1990年诺瑟等人的研究表明,一次性活动和长期的身体锻炼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身体锻炼既可降低特质性抑郁,也可降低状态性抑郁,身体锻炼既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郁,也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有氧练习(低强度、长时间)和无氧练习(高强度、短时间)均可降低抑郁;体育锻炼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更能有效的降低抑郁”。[6]

        教学过程是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它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中挖掘出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从而有目的来“改善和调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使其适应繁重的学习生活及来自各方而的压力,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健康人格,为成功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其次,体育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总是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在活动中要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内心冲突,这对培养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起着积极的影响” 。[7]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体育活动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缓解心理矛盾、消除忧郁和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调节心理状况、维持心理平衡。

       二、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1、不同的教学内容是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教育作用。 “田径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果断、坚忍不拔、奋发进取、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等良好的心理素质。”[8] ;“而在球类教学中,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奋勇拼搏,可培养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心理素质。”[9] ;“太极拳特别强调‘知己’功夫的练习,‘看熟’、‘懂劲’的阶段也就是‘知己’的阶段,通过‘知己’功夫的锻炼,可以明显提高太极拳锻炼者对‘自我’的认识。自我概念和自尊水平的提升都极有利于练习者健全人格的培养。”[10] ;“游泳、滑冰、跳马及双杠等既具有表演风格又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这要求学生不断克服怕摔跤和去怕担风险等胆怯心理,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11] ;“体育舞蹈具有增进人际交往和友谊,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提高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增强自信心的作用” 。[12] ;“健美操、艺术体操课是人们交流思想、打发情感、消除隔阂、相互沟通的最好形式之一,在优美音乐的伴奏下,人们自我封闭的意识在这里得到彻底解脱,活动中融洽、和谐、高雅的气氛亦能增强人们沟通和交往的意识和欲望”。[13]刘卫民,李 平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也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可利用不同体育项目的运动特点因材施教。如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交际、不合群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足球、篮球、排球、接力跑、拔河等集体性活动项目,并多采用激励的方法,提供发言和练习的机会,以改变孤僻的个性,逐步适应与同伴交往,形成合群的心理定势;对那些处事犹豫不决、不够果断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跑、击剑等反应灵敏性活动项目,并在练习中提出严厉的硬性要求,以培养其坚强的意志,果断和百折不挠的品质;对那些胆子较小、做事怕风险、难为情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游泳、滑冰、滑雪、拳击、摔跤、平衡木等冒险性活动项目,以培养他们勇敢无畏跨越障碍的精神品质;对那些易于急躁、感情易冲动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下棋、太极拳、慢跑、远足、游泳、骑自行车、射击等持久耐力性活动项目,以培养他们自我控制能力,改变易急躁、冲动的特点;对那些做事信心不足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简单性活动项目,使他们易看到自己的进步,并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提高其成就感,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对那些自负、爱标新立异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跳水、体操、马拉松、艺术体操等难度较大的活动项目,或让他们与比自己水平高的对手比赛等,以改变他们的骄傲之气;对那些遇事易紧张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紧张激烈的比赛活动项目,从而使他们在激烈的练习和竞争中锻炼自己冷静、沉着思考的心理品质”。[14]

        2、有研究就专门针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心理健康所产生不同影响。熊亚红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 》认为:

       “1)、小群体互助学习法,它加强了对责任感、创造力、协同意识、竞争意识的培养,极大地促进了学生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2)、模拟训练及意念训练法,它可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了心理适应及调节能力;

       3)、创设情境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其获得积极的感受和认识,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并最终内化为认知结构,培养出良好的思想品质;

       4)、过程启发式教学法,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

       5)、调整法,它可平静学生的心情,缓解紧张的情绪,是舒缓学生心理的一种极好方法。另外,经常采用的方法还有移情体验法、角色扮演法、认知矫正法、游戏法等”[15]。

       3、研究显示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熊亚红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 》提出:

       “1)、强调改变练习的背景环境,提高学生心理的抗干扰能力和生存能力;

       2)、加强角色和地位的互动性,以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和善处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乐于助人的良好行为品质;

       3)、利用异性效应组织练习,使学生在异性面前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弘扬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并发展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

       4)、引入体育竞赛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成就动机。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的独立意识和能力”。[16]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测量评价

        侯世勋等在《高校体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中提出,“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价纳入考试体系,能促使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心理健康的评价可分为两个方而:一是理论知识.应列入体育课程理论试卷中,以便考查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状况;一是心理健康评价表测评.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较全面评价,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状况以及如何完善自我。这一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及时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为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弥补了目前考试体系中存在片而性的问题”。[17]

        刘卫民、李 平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认为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应依据各级在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定目标而制定。因此,应区分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不同情况,但平要指标体系应包括对待学习的态度,成就动机,适应能力,交际能力,行为能力,创造能力,预见能力,情绪反应能力,健康人格等,其具体的方法是和体育实践课中测量评价学生的心理负荷方法相同,即先运用教育观察法对各主要指标的细化标准进行测量,然后再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18]

       [总结]

        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过程可以根据体育运动所具有的功能,挖掘各种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通过不同的内容、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借助科学可行教学评价从而更加有目的的、有计划的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从而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进而促进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发体育多元功能的需要。”[19]

       参考文献

       [1]曾四清.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2):88-90

       [2]任长顺.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02):36-37

       [3]曾四清.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2):88-90

       [4]刘卫民,李 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1):18-21

       [5]高丹娜.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S1) :168-169

       [6]于 勇. 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 湖北体育科技,2005,(3):343-345

       [7]李安民,等.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运动员自信心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04)

       [8]孙秀芝.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106-107

       [9]孙秀芝.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106-107

       [10] 杨祥全.太极拳对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 63-66

       [11]张小田.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81-83

       [12]李晓新.体育舞蹈对大学生身心影响的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3):99-101

       [13]赵小静.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课对大学女生身心健康功效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5):110-112

       [14]刘卫民,李 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1):18-21

       [15]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16]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17]侯世勋,等.高校体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5):110-102

       [18]刘卫民,李 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1):18-21

       [19]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路径研究论文

       anatomical

       physiology

       in

       dancing

       研究人在舞蹈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生理机能变化规律,

       指导人们合理地从事舞蹈训练或科学地组织舞蹈教材,

       是舞蹈学科中的一门应用科学。

       舞蹈要求人的肢体的各部位,按一定节奏和规律,形

       成和谐的动作。各种静止的造型、运动的舞姿及跳、转

       等技术技巧,都是以人体的骨骼为杠杆、关节为转动轴、

       肌肉为动力而体现出来的。了解并熟悉人的生理构造,

       有助于改善自然的身体条件,以适应舞蹈艺术的需要。

       如人体的脊柱在胸段构成胸廓,前方为胸骨、侧面

       为肋骨,后方为胸椎。胸椎的棘腔呈瓦片状相互重叠,其

       形状如同一个笼罩,前屈、后伸和侧弯运动的范围受到

       了一定的限制。但是,在舞蹈中胸部和腰部又是塑造优

       美婀娜舞姿的主要部位,舞蹈训练便针对这种生理构造

       的限制,有针对性地进行前屈、后伸、侧弯训练,并借

       助肌肉的力量使胸椎之间关节机能有别于自然状态,使

       胸椎的伸屈幅度得到改善。旋转,是舞蹈中的常见技巧。

       无论是原地转、移动转或是空中转,人体都必须要有一

       条能够旋转的转动轴,给予适当的动力,沿着一定的方

       向产生旋转运动。这个转动轴的位置,以及旋转瞬间用

       力的方向和大小,必须符合人体骨骼、肌肉的解剖生理

       条件以避免造成损伤。

       在舞蹈基本训练中运用生理学知识,剖析舞蹈动作

       的骨、关节系统的变化,肯定正确的训练方法,纠正不

       符合生理特点的训练方法,有助于舞蹈教学和训练水平

       的提高,是舞蹈工作者一项必修的基础课。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路径研究论文

1校园体育文化内涵

       

        随着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高校体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我国学术界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方面:第一,体育课程、运动项目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这些研究在体育课程与运动项目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促进作用方面作了积极探索。第二,和谐校园建设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这些研究对校园体育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第三,校园体育文化与人才培养研究,人才培养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校园体育文化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了积极研究,研究方面的成果比较丰富。第四,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调查,发现了影响校园体育文化在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制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因素,提出了对策。首次提出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四因素说”,增加“校园体育行为文化”,指出行为文化是指人们本能地内部或外部的某种刺激的活动和自觉地为了某种需要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行为文化作为体育文化中特有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应该加入进来。因此,本研究主要是从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和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四个层面来探索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研究。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新建本科院校常熟理工学院校园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期刊网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高校体育文化、校园文化,校园体育文化等关键词进行查询,利用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资料,获取大量有用的文献资料,并登陆有关高校体育网站收集资料,为融合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在常熟理工学院进行问卷发放与回收,对常熟理工学院学生发放400份问卷,回收385份,教师问卷10份,回收10份。通过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了解目前常熟理工学院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具有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现实依据。

        2.2.3数理与逻辑分析法

        对调查获得数据运用Excel2003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对资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运用逻辑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类、归纳、分析,并对相关理论进行逻辑分析。

3常熟理工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分析

        3.1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现状分析

        3.1.1体育场地现状分析

        体育场地是学校体育教学及活动开展的最基本保障,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开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表一可知,室外场地生均占有面积2.129m2,室内场地生均占有面积0.275m2,学校所有体育场地的生均占有面积2.404m2,根教育部相关规定,高校体育场地生均面积大于3m2来看,生均体育场地占有差距达到19.9%,基本能满足学校开展体育教学与活动的需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上课或课外活动场地过于拥挤等现象,不利于教学训练及其它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配备目录》中对于常熟理工学院这样一所学校的规模(大于10000人),对高等学校室内外场地的要求有:室外场地大于4.7m2,室内场地大于0.3m2。从相关数据分析得出,室外场地差距高达54.7%,而室内场地差距要小得多只有8.3%,所以也导致了在室外项目的运动场地上常常出现拥挤不堪,而室内项目的运动场馆也基本达到饱和的状态。学校应该增加和改善体育场地面积,这对体育教学及活动的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1.2学校体育工作经费现状

        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明确指出将“学校体育工作经费纳入到学校经费预算中来,并与学校教育事业经费同步增长。”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体育经费占年度校教育经费比例的最低限为1%,以常熟理工学院2012年为例,以最低限的1%计算,则学校体育经费应该达到四百多万元,而实际中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只占到学校教育经费的0.2%左右,不足80万元。尽管自2004年以来,学校加大了对体育经费投入的力度,学校体育经费规模呈现出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从相对数量和生均数来看,体育经费的投入却呈下降趋势。

        3.1.3学校体育场馆设施

        由表2中可知,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是比较齐全的,在标志性体育建筑方面,在东湖校区有一座可容纳3500多人的综合性体育馆,在学校举办大型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常熟理工学院有东湖、东南二个校区,导致在资源的配置上出现不平衡,但基本上能满足不同体育项目教学训练与活动的要求,从学校体育项目的开展情况统计来看,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的配置又不尽合理,以2014-2015年第一学期为例,全校体育课上课人数达到8372人,由图1可知,乒乓球和篮球二个项目选项目人数均占很高的比例,分别达到19%和17%,而常熟理工学院的乒乓球台为73张,平均达到20.7人共用一张于乒乓球球台,篮球为33片,平均达到43.3人一片篮球场地,其中由于羽毛球项目选课人数多,平均达到43.2人共用一块羽毛球场,而像健美操类、舞蹈类、武术类课程的场馆人均使用面积只有0.68平方米。体育管理部门在教学上应该优化课程项目设置,合理规划好教学场地的使用,积极争取学校在体育场馆设施的投入,保证学校基本的教学与训练、体育课外活动的需要。

        3.2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现状分析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包括体育文化核心价值观念、体育标识、体育道德、体育精神等。体育精神文化对体育实践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而常熟理工学院在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上是相对薄弱的环节。首先在体育标识上,只有一坐标志性的体育建筑———综合性体育馆,在体育运动场的建设上没有自己的特色和设计功能上的不完善;其次是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文化的价值观念,只是在体育竞赛活动中提出一些口号,如“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发扬体育精神、展示青春风采”、“奋力拼搏、赛出水平,赛出风格”等,口号还不能达到形成核心体育文化价值观念的作用;在体育道德的建设方面,能够做到公平开展竞赛活动、没有出现有违反体育道德等行为。在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中,公平竞争精神和团队精神、人本主义精神得到较好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公平竞争、团结协作、健康快乐实质内容上。

        3.3校园体育制度文化现状分析

        3.3.1组织领导

        在学校层面,常熟理工学院的学校体育工作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有专门的分管副校长来指导学校体育的相关工作,全校师生体育活动的管理组织方面,由常熟理工学院体育运动委员会,在校党委、校行政领导下开展工作。在体育工作层面,是由学校独立的二级教学单位体育部来具体开展相关的工作,是学校体育工作的职能部门,体育部工作组织开展下设一个办公室(综合办)、一个研究所(体育与健康促进研究所)、两个管理中心(课程教学管理中心、群体竞赛管理中心)。另外还设立体育部党政工作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学督导组等工作机构。每年制定体育工作计划、有体育工作总结、召开相关体育工作会议落实体育相关制度的执行状况,完善的组织领导机构,充分保障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制度建设。

        3.3.2校园体育制度现状分析

        从学校体育工作实际来看,主要包括体育教学、体育竞赛与训练、课外体育锻炼、体育场馆管理工作、体育师资的建设与发展等几个方面。通过调查得知,常熟理工学院相应的体育制度有24份。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在工作中就会形成相应的工作流程,达到理清工作思路的效果,但是从成文的体育制度中发现,在体育教学的制度中基本上涵盖了体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但在体育课堂常规及体育教学的管理实施办法等未见涉及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作为学校体育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制度的制定时应该是比较关注的,但查阅了现有的制度中没有发些一份关于体质健康标准相关的制度内容。其它几个制度内容相应来说是较完善的,但是课外体育锻炼中,如体育健身管理、体育文明规范、体育社团等制度内容也是缺乏的。在体育竞赛与训练的制度内容中如运动员守则、公平竞赛等内容也是需要增加的.。在师资队伍管理中增加体育教师工作守则、教师奖罚制度等内容。从常熟理工学院校园体育制度现状来看,总量基本上能满足教学与课外活动、竞赛训练的需要,但是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面的制度应该得到加强,完善的制度建设是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制度建设。

        3.4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现状分析

        体育行为即指人们有意识地采用体育的方法、手段,实现体育目的的活动,是体育兴趣的重要表现方式。校园体育行为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之一,具体来说,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内容主要包括:学生体质达标、体育课出勤率、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开展阳光体育情况、身心健康状态等一些方面。根据2013年常熟理工学院学生体质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得知,在体质达标率上只有86%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其中在力量及耐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在体育课的学生出勤率方面比较好,达到97.8%,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体育课比较受学生的欢迎。通过调查发现,在参加体育课外活动方面,在项目的选择上,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及跑步为主,据分析,篮球项目由于校园篮球活动开展得较多,影响力大,导致选择篮球项目的人较多,在乒乓球及羽毛球的项目选择上,由于乒乓球及羽毛球项目均为室内项目,不受天气条件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在跑步项目的选择上,由于跑步是最简单易行的身体锻炼方式,无场地、服装、器械等条件的限制,可以自己掌控跑步时的速度及距离,在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选择上基本以传统的球类或简单易行的跑步等项目为主。

4常熟理工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路径

        如何根据现有的条件,来积极创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路径,给学校及体育管理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具体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4.1完善学校体育规章制度、学校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提供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通过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学校的体育制度建设有了一定程度的丰富,但任何事物的发展、提高和完善都需要一个过程,制度建设也不例外,尤其是制度建设和运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为此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从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学校群体竞赛管理规章制度、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管理规章制度、学校体育场馆管理规章制度、学校体育工作实际操作层面等几个大的方面来制定相应的制度,来进一步完善和制定更加合理的学校体育管理制度。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学校在政策上的支持起决定性作用,通过积极探索转变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理念,改革创新课内外体育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发挥学校体育多方面育人功能,让学校体育工作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采取各种措施让学校在政策上给予学校体育工作更多的倾斜。在经费的保障方面,首先在教育经费总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加大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从而使学校体育经费得到相应的提高;其次,积极拓展其它筹资渠道,学校体育的管理职能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专业人才及场馆资源上的优势,积极开展对内、对外的服务工作,如利用体育场馆资源,在学校体育工作之余,开展各类体育培训、企事业单位的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策划服务工作、体育场馆的租赁承包等,进而进行一定的自盈创收能力,从而增加学校体育经费收入。

        4.2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打造校园体育文化亮点

        常熟理工学院的校园体育文化在现有的传播体育文化的方式上,主要是竞赛活动的组织,来达到宣扬校园体育文化,主要有两种方式:(1)通过学校体育运动会、单项协会比赛等方式进行传播,但这种体育传播方式由于运动项目固定且单一、竞技性较强,而且还有参与人数的限制,导致参与人数的不足,改革传统的校运会模式,将其变为多种多样的体育节形式,从而真正起到传播体育文化的作用。(2)通过体育文化节、冬季三项比赛等方式进行传播,虽然这种方式在项目设置上都比赛贴近于学生的实际,受到学生的好评,但由于比赛每年各举办一次,导致学生对比赛缺乏认同感。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组织是建设好校园体育文化的有利路径,依托常熟理工学院学生体育与健康俱乐部,它是学生体育竞赛与课外俱乐部活动、体育锻炼最直接的参与实施者,它是涉及人数最多的校园学生体育活动平台,在现有单项协会的基础之上,发展更多的体育(俱乐部)社团及会员人数。改革竞赛与活动体系,加强体育教师对体育俱乐部活动的指导,在竞赛中,改革创新学生竞赛活动体系,完善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的工作流程与活动计划。在竞赛的次数上,做到周周有体育活动开展、月月有体育比赛举办。在竞赛的内容与形式上,从以“锦标主义”到以“重在参与”为指导思想,开展更多学生喜爱、难度低、利于操作的项目,如开展校园体育达人榜、校园体育吉尼斯,开展更多学校体育竞赛之外的竞赛或体育趣味活动,培养学生当中的体育明星。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来打造校园体育文化亮点,最终做到人人喜爱体育、人人知晓体育、人人参与体育。

        4.3打造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塑造校园体育文化品牌

        学校根据现有的资源重点,突出发展体育舞蹈、跆拳道、龙舟等校特色体育项目,打造高质量、高影响力的高水平体育运动队,塑造学校体育文化品牌,以体育项目品牌为突破口,进而达到学校师生的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认同,通过品牌体育项目所没有具有的特色体育项目文化,如体育精神、体育口号、体育标志性人物,形成校园体育文化品牌的核心理念。

        4.3.1将品牌项目列入体育课程教学中

        如何让校园体育文化融入到学生当中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某一体育运动项目,把品牌项目融入到体育课程项目中间来,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来看,学生对特色体育项目的选课人数呈上升趋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参与是获得校园体育文化价值认同的首要前提。通过优秀的体育文化品牌在体育课堂中的示范作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进而养成良好的体育课外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4.3.2让品牌项目建设成为学校对外体育文化交流的窗口

        学校高水平体育运动队在每年会有多次的参加全国、省市级、区域性比赛任务,高水平体育运动队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载体,成为对外展示校园特色的体育文化价值理念、体育观念、体育价值取向、体育道德观、体育运动精神等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最直观的体现。近年来,常熟理工学院对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和体育制度文化建设有了进一步完善,良好的条件下,让别人主动来校交流学习,以2014年为例,学校承办了苏州市(常熟赛区)的体育舞蹈比赛,承办了江苏省十八届体育运动会高校部龙舟比赛,该项赛事有江苏省近二十所兄弟院校参加,得到了省教育厅领导的大加赞赏,学校以龙舟品牌项目为依托,吸引了包括苏州大学、苏州工业职业学院等兄弟高校的龙舟项目的考查交流。通过对外体育比赛与交流活动,不仅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宣扬了常熟理工学院校园体育文化特色,还提高了师生的对外交往能力,而且还吸收和借鉴了兄弟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特色,在建设自身校园体育文化方面有了对比和参考。

        4.3.3品牌项目成果展示

        学校创建特色体育品牌项目以来,学校体育舞蹈队共7次蝉联江苏省体育舞蹈比赛团体冠军、获得若干团体项目及单项的一、二、三等奖及优秀组织奖。学校跆拳道队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省级比赛十余次,获得冠军11次、亚军1次、季军2次、第四名1次、第五名3次的优异成绩。学校龙舟队多次代表学校、江苏省参加世界大学生龙舟赛、全国龙舟赛、江苏省运动会、区域性龙舟比赛、江苏省大学生龙舟赛及各种社会性龙舟邀请赛,获得世界大学生锦标赛的亚军、江苏省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冠军、江苏省运动会龙舟比赛季军、世界华人龙舟赛第五名等优异成绩。

        4.4优化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平台

        大学生体育文化需求的信息获取路径是影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在常熟理工学院的学生中获取校园体育文化知识主要是通过校园网、宣传海报(公告栏)、校报等方式,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此等传统的传播形式已经不能及时地宣传校园体育文化,所以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中,传播平台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学校建设信息化校园之际,积极推进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平台的建设。首先建设好学校体育部网站,体育部作为学校体育职能部门,是学校体育信息发布的权威部门,网站应及时发布和及时更新学校相关的体育通知公告、体育资讯,建立体育信息查询(如体育成绩查询、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查询、俱乐部课外体育锻炼查询等)、师生互动板块,加强学生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其次发挥新媒体在校园体育文传播中的积极作用,现如今学生的手机、电脑的覆盖基本上达到百分之百,利用QQ群、微信朋友圈、博客等传播平台,通过“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方式,来实现校园体育文化信息传播量的几何增涨,所以必须善于运用新媒体传播环境,营造更加积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真正满足大学生的校园体育文化需求。

5结论

        根据常熟理工学院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学校在物质基础保障方面、打造校园体育文化亮点方面、塑造校园体育文化品牌方面、优化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平台方面等建设路径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探索,进而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

       好了,今天关于“体育舞蹈论文”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体育舞蹈论文”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