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大赛_马拉松大赛跑步的正式距离是多远
1.极限马拉松的著名赛事
2.美国马拉松比赛的介绍
3.厦门马拉松全程多长
4.著名的马拉松长跑比赛来源于
5.号称中国4大马拉松的是哪4大?
6.上海马拉松简称
南昌马拉松2023年3月18日举行。
2023南昌鄱阳湖生态马拉松大赛于3月18日在南昌高新区鲤鱼洲白鹤小镇举行,以“鹤舞鄱湖·最美高新”为主题。赛程全长21公里,精选了鲤鱼洲白鹤小镇的生态、人文等元素,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本次大赛设有男子、女子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以及健康跑(5公里)两个项目,共有5000多名马拉松爱好者踊跃报名。
赛道途经多个著名地标,如鲤鱼洲文化馆、十里香樟林、白鹤保护区等,多个路段采用彩色铺面,向参赛选手和观众带来了丰富的体验感。为向全国观众呈现这一春光烂漫的田野竞赛,南昌广播电视台作为直播制作承办方,综合多年运用经验,选择了TVU提供全套5G直播解决方案。
马拉松运动的意义
1、信仰
当我们把马拉松运动当成信仰时,我们会起早贪黑坚持锻炼,用自律的方式过上我们想要的生活,而人只要有了信仰就可以排除万难,不惧风雨,就如有信仰的跑者为了在赛场上取得好成绩他们平时跑步从来都是风雨无阻一样。
2、极致的生活体验
当我们把马拉松运动当成信仰时,我们会起早贪黑坚持锻炼,用自律的方式过上我们想要的生活,而人只要有了信仰就可以排除万难,不惧风雨,就如有信仰的跑者为了在赛场上取得好成绩他们平时跑步从来都是风雨无阻一样。
3、人生的洗礼
人生只有我们去经历,去感受才能更加丰富。马拉松也一样,没有经历过肌肉酸痛、电解质紊乱、心跳加速的马拉松肯定是不完整的。只有我们接受了各种挑战和洗礼,人生才是完整的,丰富的。
极限马拉松的著名赛事
马拉松是国际上非常普及的长跑比赛项目。分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四分马拉松三种。其中全程马拉松比赛最为普及,一般提及马拉松,指的就是全程马拉松比赛。
在男子马拉松世界记录中,在2008年9月28日,在柏林马拉松赛中,格布雷塞拉西以2小时03分59秒的成绩拿下冠军。
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中,英国女子长跑名将拉德克里夫在2003年4月13日的伦敦马拉松赛上创造了2小时15分25秒的世界最好成绩。
男子马拉松世界纪录是由一位肯尼亚的选手创造的。2018年,这一场世界赛在柏林举办,他仅仅使用了2个小时1分39秒就跑完了马拉松全程,拿下了冠军,还创造了全新的世界纪录。
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的产生则是在2017年的时候,同样是来自于肯尼亚的选手凯塔尼创造的,她用了2小时17分1秒的成绩拿下了马拉松大赛冠军,并且创造了新的马拉松记录。来自肯尼亚的另外一位女性选手凯塔尼,在伦敦的马拉松比赛之中获得了冠军。当时这一场比赛中足足有四万多名参赛者,是有史以来伦敦比赛中参赛人员最多的。虽然有这么多强有力的竞争者,凯塔尼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在最后30千米的时候,甩开了世界纪录两分钟的时间拿下冠军。
其实我们所说的世界纪录,指的是世界上官方举办的,正式的,被承认的比赛成绩,如果不按这种计算,出生于肯尼亚西部南迪县的基普乔格,他最好的成绩已经达到了一个小时59分钟40秒。全马拉松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都是一项遥不可及的运动,因为它非常考验人的耐力和身体运动能力。
美国马拉松比赛的介绍
极限马拉松赛中最著名的三项赛事:撒哈拉沙漠极限马拉松、亚马孙丛林极限马拉松和南极极限马拉松。撒哈拉沙漠极限马拉松:需缴纳一笔“尸体遣返费”的赛事
已拥有27年历史的撒哈拉沙漠马拉松的起点多年来一直被定在摩洛哥东南部沙漠古城瓦扎特。由于参赛者常常在1000人上下,这1000多双铁脚在大沙漠疾跑时搅动、扬起的黄沙往往形成了一个金黄的世界,故有“金色马拉松”之美称。
不过,参赛者的感觉却并不那么美丽。相反,他们苦中作乐地戏称大赛为“地狱马拉松”,因为残酷的赛事甚至让他们时时感觉到死神的威胁。据悉参赛的所有选手除了得递交体检表和血型外,还须缴纳一笔令人恐惧的“尸体遣返费”(如果最终平安无事即退还)。
对参赛者来说,穿越危险的流沙区、巨大的沙丘、蜿蜒的山丘、干涸的河床等复杂地形既是挑战,又是受罪。没有绿洲,没有清泉,只有烈日当空、金沙漫天、呜呜作响的风暴以及一眼望不到边的龟裂土地,加上昼夜温差高达50摄氏度。不过正是环境的恶劣,反倒成就了这片人类挑战体力和意志极限的马拉松圣地。
比赛分为6个赛段,全程250公里,需在6天内完成,而大风和沙尘天气给参赛者们的长征又平添了不少麻烦。据悉,最考验参赛运动员的首推高温、干旱和流沙这三大沙漠杀手。4月的撒哈拉沙漠忽冷忽热,晚上的气温低至5℃以下,但正午可能会飙升到50℃。烈日和高温让人体水分大量流失,虽然途中设有少量供水点,但很多选手没等到跑到下一个供水点就因脱水而痛苦地倒下了。
选手也被允许在比赛中打一次点滴,但超过2次即意味着放弃比赛。至于柔软的沙子下暗藏着的很多流沙,则可能如其它地区的泥石流、雪崩那样,随时可能活埋反应稍稍迟钝的选手。
和传统马拉松选手的轻装上阵不同,参加沙漠马拉松的选手们还需要身负食物、药品、水、服装、帐篷等宿营装备甚至遇险求救信号枪,平均背包重量可达10公斤。在烈日下、沙暴中,这对长途奔跑、体力极度透支的选手来说是不小的负担。故在参赛之前,运动员们需进行缜密的计划,尽量减轻背包重量是取胜的一大关键。但比赛又明文规定,所携带的食物必需保证参赛者每天获得不少于2000卡路里的热量,此外创可贴、指南针、手电筒、备用电池、打火机、小刀甚至求救时向直升飞机反射阳光的小镜子等小玩意都在必带之列,如若遗漏则可能遭到扣分的重罚。
伤病是选手们遭遇到的特别棘手的难题。一般来说,第二赛段“痛苦序曲”便开始了——大多数选手的双脚在比赛第2天就磨出了疼痛难忍的大小血泡,以致于寸步难行。尽管途中的医疗站可以提供治疗,但往往排着一字长龙,故大家宁可自己用纱布和胶带作自疗,忍痛坚持到终点。
在撒哈拉沙漠马拉松历史上最有名的选手首推意大利现代五项奥运冠军莫罗·普罗斯佩利。退役后的莫罗不顾伤病缠身,毅然决然地参加了撒哈拉马拉松大赛,但却在比赛第2天遭遇沙尘暴,独自被困在沙漠中。他缺水、缺粮,坚持到第4天后,只能喝自己的尿液,同时抓蝙蝠充饥。在饥饿和干渴的双重打击下,他神智开始恍恍惚惚,并出现了轻生之念。他无力地躺在一个墓穴里绝望地割腕,但由于体内缺水,血液竟然迅速凝固起来。
自杀未遂,反而激发起了莫罗的求生欲望,在被困8天后,他最终沿着一条河床艰难地走出了沙漠,体重比原来轻了15公斤。而他也成为撒哈拉沙漠马拉松史上最顽强、最传奇、也最幸运的选手。
令人惊诧的是,参赛者中还不乏年已古稀者。一名75岁的法国女选手卓拉保持了大赛最高年龄纪录,74岁的日本老太诺日可也成功地完成了全部赛程。
至于参赛者的参赛目的,很可能因人而异:有不少是企望通过这种类似于自虐的行动来体现自身的价值或彰显自身的能力;有的表示试图以投入最险恶自然环境的方式来亲近大自然;有的只是为赶潮流图时髦;还有的则更为个性化——如有个热爱自己工作的法国面包师在长跑的背囊中竟然插着他烘烤的一根长长的面包(似乎在为自家的品牌在做广告),一位英国母亲是为悼念夭折的儿子(孩子的遗容就印在她的运动衣上),一名意大利小伙是为打动女友芳心,一名德国医生则是专为胰腺癌筹募研究基金……
这个世界上最艰苦的马拉松大赛并不颁发丰厚奖金。组委会早就在自己的官方声明里作出这样的公示:请干脆忘记有奖金这回事吧!因为男子冠军仅获4600欧元,女子冠军更是只有区区2800欧元,对于训练费、装备费、机票费以及报名费等近万欧元的总投入相比,确实少得可怜。
赛事的创办者帕特里克·鲍尔每每提及大赛,总会意味深长地说:“在茫茫沙漠里你永远不可能获得什么。你要做的就是咬牙挺住,坚持就是胜利。而大赛的最大魅力在于,一旦你挑战撒哈拉大沙漠获得成功,以后再去地球上任何可怕的地方都不会胆怯啦!” 亚马逊丛林根限马拉松:危机四伏的比赛
从电视转播画面来看,说巴西亚马孙丛林极限马拉松是“绿色的非常马拉松”倒也并不夸张:全长达254公里的赛程被完完全全地包围在郁郁葱葱的原始雨林之中,就自然环境而言,那里确实很“绿色”。但这无疑只是表面现象,亚马孙丛林极限马拉松堪称是世上最“不要命”的赛事之一。
首先,赛程约为传统马拉松赛程的6倍,加上不仅要在雨林中背负重达数十公斤的自给物品在6晚7天之内完成254公里(共6个赛段分别为23、23、38、38、108和24公里),其中限时为48小时的最艰难赛段108公里被选手们戏称为“魔鬼赛段”(不少已见到最后胜利曙光的选手都是在这一赛段上功亏一篑而惨遭淘汰),而且还需完成接连不断的渡河和穿越沼泽。这对选手的体力和毅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其次,难忍的燠热(白天可高至42摄氏度以上)和高湿度(放在背包里的备用衣衫可以轻轻松松地拧出许多水来)往往提前透支了选手们的体力和精力,许多选手在赛程不到一半时就已陷入脱水等困境之中难以自拔,以至于每年的大赛都会有超过6成的参赛者不得不中途退赛(其中包括众多各国著名的“神行太保”),退赛率之高在众多非常马拉松中都名列前茅。
在这个地球上最大的植物王国里,成千上万种植物用数不胜数、深浅不一的绿色冲击着视觉空间。为了使亚马孙丛林不成为一座“绿色地狱”,参赛选手都得听从组委会的安排,先接受严格的培训,其中有:如何在河水中避开漩涡、激流或鳄鱼,安全游往对岸;如何辨别植物——哪些可果腹或解渴,哪些又可能在2秒钟之内让你毙命;如何跟狭路相逢的毒蛇周旋;哪些毒虫可能危及性命;不幸中毒后如何实行自救;如何在酷暑中帮助自己身体有效降温;一旦中暑后如何迅速恢复体力;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进食;如何利用随身携带的小工具保护自己并对可能遭遇危险的他人施行救援等等。
白天,穿行在丛林和水流间的选手们需勇敢地面对潜伏着的多种危险,其中常见的有鳄鱼、毒蛇、毒虫、食人鱼、激流、中暑、传染病、迷路等等,也难以预料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意外,由此很可能随时随地都处于惊恐心理的包围之中。
时间和空间在丛林中似乎在某个环节上错了位:选手们在里面跑上几个小时后,一种似乎在原地踏步的错觉会油然而生,因为周围的景色跟出发时大同小异:一样的遮天蔽日,一样的曲径通幽,一样的密不透风,一样的危机四伏,一样的散发着腐臭的落叶……大伙仿佛陷入了一个巨大的绿色轮回而难以解脱,但头顶迅速西移的太阳又真真切切地提醒着你必需抓紧时间与时俱进。
而夜色中的原始丛林几乎伸手不见五指,寂静的夜不时被此起彼落的鸟叫虫鸣,猴子尖锐的啼声,还有不知名野生动物调门高低不一的嚎叫打破,这一曲令人心悸的丛林交响乐简直让所有选手都加快了心跳!当选手们拖着疲惫得颤抖的身躯终于住进自己搭建的简陋帐篷后,还得时时提防趁夜幕作乱的毒蜘蛛、毒蛇、毒蜂、毒蝶等,甚至警惕美洲豹等猛兽可能的侵袭,由此往往也难以安然入梦。
来自中国的超级跑选手陈盆滨前年第一次参加亚马孙极限马拉松,就荣获了亚军。
陈盆滨回忆说:在热带雨林中奔跑,不时会有树枝从树上掉下来,要时刻盯防,以免受伤。除此之外,还要预防苍蝇和蛀虫的叮咬。奔路时,树上的蚂蚁窝落在脖子上,他以为是树叶,用手触碰,没想到是蚂蚁。南美洲的蚂蚁会咬人,蚂蚁顺着背部滑落,当时背部的疼痛像针扎一样,直到现在还有疤痕。
更让陈盆滨难以承受的是水路。他说:双脚被长时间浸泡后,非常容易起泡,加上长时间奔跑,血液循环不畅通,脚步肿胀,颜色发白,非常疼痛。参赛半个月后,我的脚趾甲脱落了5个,而剩下的也都印刻着黑色的烙印。 南极极限马拉松:在企鹅也难以生存的地方比赛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令人望而生畏的南极冰原极限马拉松就已有了雏形,而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已日趋“成熟”:大赛规则已相对固定,后援设施也渐渐完善,各路好手在比赛中也得到了更安全的保护。大赛通常在距离南极点只有五六百公里的艾尔斯沃思山脚下开跑,全程100公里都在冰天雪地、银装素裹的南极圈内。
无疑,这是地球上最冷的100公里的“赛道”(其实并无“道”而只有冰原)。尽管平均温度只有零下20摄氏度,却正值南极洲最暖和,相对也最适合比赛的盛夏时节。就这样,头上是明晃晃的大太阳,但气温依然可能低至零下30摄氏度,脚下是一望无际的银色冰雪世界,一眼望去既没有一棵树,也没有野生动物,甚至也不见企鹅踪影——要知道,企鹅也从不在如此高纬度地区(已接近极点)逗留。
在“世界尽头”南极的极点跑马拉松,听起来有点浪漫,但实际上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磨难”。选手们需沿着英国探险家罗伯特·司各特和挪威探险家罗纳德·阿蒙德等先辈的足迹,冒着难以想象的严寒以及雪盲的危险,穿越海拔超过1000米的南极高原。除了速度达每秒5-10米的大风发出的呜咽声和选手们偶尔的低语外,没有任何声响,形容为“死亡世界”也并不为过。而在如此无声的环境中完成如此大运动量的比赛,对选手们的心理承受也是极大的压力。
南极冰原极限马拉松大赛的报名费高达16500美元,故“花钱买罪受”的调侃话不绝于耳。但平心而论,大赛的后援服务也是最高级的。为期8天的比赛将从空运选手开始:满载各国选手的私人飞机从智利的彭塔启程,花费几个小时就抵达了位于极点附近的冰原马拉松大本营爱国山。大量的雪橇救援车、移动式后援站按照预先精密的设计,被散布在绵延100公里长的赛程中,训练有素的医疗人员等也将在各赛段整装待命,尽心为选手们提供全方位服务。
在大赛正式开始前,选手们先需接受赛程为42公里的适应性训练,他们学着在暴风中,在雪山、冰山上艰难行进,他们这才发现:南极跑跟世界其他任何地区的长跑完全不是一码事,每向前迈出小小一步都需要付出成倍的体力,和完成同等赛程相比,往往需要多付出1-2倍的时间。
如果不巧遇上暴风,则更需付出几倍的努力与之抗争。他们也学会了不太在意花多少“时间”,而更看重是否能坚持到底完成赛程。
也有选手更为聪明地早在飞来南极参赛之前,便开始了在当地的适应性训练。如英国伦敦的一个南极挑战小组,就曾经租用了一家花卉市场的一个零下20摄氏度的冷库,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冷身训练”,结果在正式比赛中,他们都显现了超强的抗冻能力(无一人冻伤),并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有意思的是,为了保护南极洲的环境,参赛选手还被要求:小便一律需用尿壶接着,生活垃圾也不能随意丢弃。如果违规,即可能扣分受罚。
虽说随处可见后援站,但按照规定,后援站仅仅提供医疗冻伤等服务,而参赛者的所有给养,包括食品、水、药品、器具等均需由选手自行随身携带。组委会往往事先叮嘱各路英豪:不妨带上你所需要的一切,因为别人不可能跟你共享他好不容易才带来的任何东西。
据悉,除了食品、水外,以下物品和器具在必带之列--
★指南针:别以为有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就万事大吉了,要知道在静止不动时,GPS并不能通过分析两点的相对方位来指示方向,此时只得依靠指南针。
★防冻药品:其作用不言自明。
★反光镜:往往就是一面小镜子,遇险时用来反射日光,以引起正在空中实施救援的直升机驾驶员的注意。
★冰钩:用于在倾斜的冰面上攀援时防止滑跤。
★冰斧:如果不慎掉入冰窟,可用以自救。
★专用墨镜:积雪的强烈反射很容易引发“雪盲”,而戴墨镜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特制保温衣:以特种保暖化纤和羽绒为填料缝制的多层“南极装”。
★特制防冻鞋:既要防冻,又得轻巧;既宜登山,又可踏雪;既得防湿,还需牢实,而且需至少带1双备用。
厦门马拉松全程多长
美国马拉松比赛是美国的一项大众的体育运动。虽然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产生过任何优秀的马拉松选手,更别提获得世界马拉松大赛的冠军。但是该国大众参与这项体育运动的人却很多。美国在马拉松运动中强调参与,一点不注重顶尖运动员的培养。
著名的马拉松长跑比赛来源于
厦门马拉松全程42.195公里。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是中国田径协会、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厦门市体育局、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国际性马拉松赛事,全程42.195公里。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自2007年底起,连续13年获得“国际田联路跑金标赛事”认证,连续获得中国田协“金牌赛事”认证。赛事先后被中国田径协会授予“中国马拉松突出贡献奖”和“马拉松城市”称号。比赛采用感应计时,感应计时芯片将在选手通过起点线开始计时,参赛选手须佩带组委会提供的一次性计时芯片参赛方为有效。
厦门马拉松的评价
厦门马拉松赛事自创办以来,便以较高的竞赛水平、优美的赛道风光、广泛的群众参与、丰富的配套活动和人性化的跑者服务等特点,受到了国内外长跑爱好者的广泛参与和好评,具有良好的社会认知度和拥护率。
在创新与探索中,厦门还相继推出了海沧半程马拉松、鼓浪屿日出女子跑、摄影大赛等一系列赛事和活动,将原来仅有一天的马拉松赛事拓展为覆盖一年四季和厦门各个区的马拉松系列活动,把一场专业路跑赛事打造成一个全民参与、形式丰富的体育嘉年华。
号称中国4大马拉松的是哪4大?
马拉松赛是为记念一位希腊战士,在西元前490年时,自希腊的马拉松地方附近的战场,携带著战胜波斯国的消息奔向雅典传达胜利战报。这位战士却累死於此历史性长跑的终点,因此马拉松赛即是为这位令人印象深刻的结果而设立。
当奥林匹克运动会於1896年在希腊举行时,这位战士的传奇再度被复活,它是以24.85哩(40,000公尺)自马拉松桥到雅典的运动场为比赛距离,自此马拉松赛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最后一项比赛成为传统。在1896年4月10日第一次举行的奥运马拉松赛对希腊人是特别重要。希腊是主办国希望留住冠军而那也是最后机会为希腊人带来荣耀,25位参赛者聚集於马拉松桥,发令者喃喃数语后即鸣枪开赛。此时兴奋的群众己会集於奥运场上等待比赛结果。2时58分50秒后首位希腊跑者史毕林登路易士一位邮局的员工以7分领先群雄跑完40公里。此次比赛结果只有9位完走,其中8位是希腊人,全希腊到处都为此战果疯狂兴奋,马拉松赛於焉诞生。美国队当年是由波士顿运动员协会资助而参赛奥运会,其中的中距离跑者亚瑟布雷克是唯一的美国人参赛首次奥运马拉松,他是在马拉松赛前三天参赛1500公尺得银牌的选手,但是在马拉松赛14.5哩的途中退赛,因过度劳累,体能尚未恢复之故。虽如此,美国的马拉松种子却以下种,在返回美国的船上,国内的第一个马拉松赛已然组成。
第一届波士顿马拉松赛於1897年4月19日仿造1896年希腊奥运马拉松赛模式正式举行,但距离只有24.7哩,短少了250公尺,只有15位跑者参加,首届波士顿马拉松赛,8位完走,约翰麦克得蒙(McDermont)以2时55分10秒完走39,751公尺得到首届冠军。
1908年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马拉松赛的距离为使终点安排在奥运会场上看台英王爱德华七世的正前方,於是增长385码,此后16年经过极为热烈的讨论,26.2哩的马拉松距离於1924年法国巴黎奥运中正式被确定。1924年波士顿马拉松赛试图符合奥运标准距离,也跟著调整距离,但数年后却发现短少了161公尺,自1927年立即更正距离为42,195公尺,这也就是为何波士顿马拉松赛的时间纪录被正式承认於1927年之后了。
现代超长距离的比赛,有风行的趋势:如夏威夷铁人三项大赛(2哩游泳、112哩自由车、26.2哩马拉松赛)以显示出现代运动员未满足於单项赛事,有趣的最近趋势则是年纪大的跑者有明显的增加。以往只有精英跑者才能参加的艰苦马拉松赛,现在则是被一般喜爱追求刺激、健康的市民跑者所淹没了。他们虽非职业运动员,但却懂得在比赛中如何调息、配速,赛前自我训练和赛后的调养。由於有这股生力军的注入,野史的国际上有名的马拉松赛会,得以吸引全世界的注目焦点,如纽约、波士顿、华盛顿、芝加哥、巴黎、柏林、伦敦、火鲁奴奴……等各国城市马拉松赛会,皆能吸引数以万计的跑者前来共襄盛举,屡创参赛人数的新纪录。只可惜台湾的跑步人口因媒体和主政当局长期以来浅见短视,不知也不懂国民的体力就是国力的浅易逻辑,一直未能得到扶植和鼓励,所以跑步人口也未能明显增加,殊为可惜,也令智者扼腕、顿足。
现代马拉松赛的赛跑距离是1908年在伦敦奥运会上首次采用,规定出精确的距离,以便参赛运动员在王室席前到达终点。这一距离於1924年确定为标准的马拉松跑距离。马拉松跑现在已成为一项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每年的伦敦马拉松赛吸引2万多参加者。1980年代又兴起半马拉松运动,其距离为21公里。马拉松通常在公路上进行。由於不同赛道的倾斜度有别,所以马拉松长跑并没有正式的世界纪录,而只有这个项目的世界最佳时间。
上海马拉松简称
1、北京国际马拉松
北马赛已发展成为中国田径协会市场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单项赛事,具有国际影响的传统性国际赛事,并一举跻身于世界十大马拉松赛之列,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北马赛的火爆必将年甚一年。
2、?厦门国际马拉松赛
2003年,由中国田径协会和厦门市政府联合主办的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以下简称厦马赛)横空出世,并经过几年迅速的发展成为国际田联路跑金牌赛事,并且依靠大赛较高的竞赛水平和广泛的群众活动参与,形成了和北马赛一南一北、春秋交替的中国最具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马拉松赛事之一。
3、?上海国际马拉松赛
起始于1996年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以下简称上马赛)是国际田联路跑金标赛事,也是黄浦江畔一年一度的靓丽风景。
路线规划方面几乎囊括贯穿了上海的城市地标,怀旧气氛浓郁的复兴公园、万国建筑博览美誉的外滩、时尚动感的淮海路、风景旖旎的徐汇滨江等景点都在其中,借助电视直播技术向世界动感呈现激烈比赛的同时也传递出了申城这座城市的魅力以及文化。
因此上海马拉松不仅仅是一场路跑,更是体育的盛会、市民的节日,和上海市全民健身节一道与上海旅游节交相辉映,相辅相成,已经成为了上海市上海城市景观体育之一。
4、大连国际马拉松赛
大连国际马拉松赛(以下简称大马赛)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事之一,也是被国际路跑协会、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委员会列入国际标准的马拉松赛事之一 ,1987年,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为推广马拉松运动,选定了大连等十几个国内城市举办马拉松赛。
扩展资料:
马拉松的魅力之一,是比赛场地的开放。其他体育项目,只要是可以用来比赛的,要么是似曾相识的一块地,要么是司空见惯的一个圈,而马拉松赛的场地多从城市道路选取,对参赛者来说,每跑一步、每过一段都是不同的风景。
马拉松的魅力之二,是对参赛者的包容。其他体育项目,只有同等选手才能同场竞技,业余爱好者几乎不可能与专业运动员pk,而马拉松赛不同,无论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大家都可以挤在一起比赛。
马拉松的魅力显然不止两个,但不可否认,正是开放与包容这两个原因,让马拉松给人们带来了更多欢乐。
上海马拉松简称“上马”。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是由中国田径协会、上海市体育总会主办,起始于1996年,已连续举行了二十届。
一、赛事历史
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非常注重开展有众多群体参与的马拉松、长跑活动。20世纪70年代开始,上海每年举办一届市民长跑活动,以迎接春天的到来。80年代中开始上海举办的马拉松比赛演变成有国际马拉松选手参加的国际性比赛。
1、1996年开始,上海举办的马拉松比赛形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参与人口众多的传统赛事。1996年9月28日,首届上海马拉松赛全称为'96上海国际市民马拉松赛开赛,比赛有项目:
男女马拉松、半程马拉松、5KM、2.5KM。参加人数6000人,有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瑞士瑞典等境外选手700人参赛。
2、1997年11月30日,'97东丽杯上海国际市民马拉松赛(上海市第二届全民健身节开幕式)开赛,比赛项目:男女马拉松、半程马拉松、4.5KM健身跑;参加人数5800人。
3、1998年11月1日,'98东丽杯上海国际马拉松赛('98上海旅游节、上海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节)项目:男女马拉松、半程马拉松、4KM健身跑;从本届开始,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终点均为上海体育场,起点仍有变动。
4、第十六届全民健身节暨2011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在外滩陈毅广场鸣枪起跑。本次大赛参赛人数再创新高,参赛选手共计2.6万人,比赛分为男女马拉松、男女半程马拉松和男女健身跑。
5、2013年该项赛事参赛名额从2012年的三万人扩大到三万五千人,其中全、半程马拉松人数仍为18000人,健身跑人数为12000人。上海马拉松赛2013年新增10公里跑项目,新增参赛名额将用于10公里跑项目。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多层次的项目设置,为参赛人群多一些选择。
6、2014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被授予金牌赛事称号。此前,“上马”已获2014国际田联路跑金标赛事称号。至此,上海国际马拉松赛连续3年获得“双金”称号,获得中国国内和国际最高规格认证。
7、2014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参赛人数众多,线上报名当天总计1.8万个参赛名额竟有230万人次报名。 2015年11月8日,2015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隆重举行,来自85个国家及地区的35000名选手参加了本次比赛。
8、2016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主办方在沪宣布,今年赛事将于10月30日7时从金牛广场起跑,赛事规模再扩大,3.8万人将共同庆祝这场属于上海的盛会;路线更优化,沿途景观新添中共一大会址,展现城市发展步伐。
二、参赛指南
参赛者年龄限定:
(1)参加马拉松比赛者须在比赛当年12月31日前满20周岁,身体健康,坚持长跑锻炼,并提交比赛日1年内注册医疗机构身体检查证明文件(相关马拉松赛事成绩证明无效);
(2)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者须在比赛当年12月31日前满16周岁,身体健康,坚持长跑锻炼,并提交比赛日1年内注册医疗机构身体检查证明文件(相关马拉松赛事成绩证明无效);
(3)参加10公里跑比赛者须在比赛当年12月31日前满16周岁,身体健康者均可参加;
(4)参加健身跑比赛者须在比赛当年12月31日前满10周岁,身体健康者均,须在一名监护人监护下方可参加;
注: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参赛,需由其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签署参赛声明。
参赛者身体要求:
以下疾病患者不宜参加上海国际马拉松赛:
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患者/心肌炎和其它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病患者和严重心率不齐者/糖尿病患者/孕妇/其他不适合运动的疾病患者。
三、主要影响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是上海传统的重大体育赛事,也是上海城市景观体育之一。每年十一月底举行。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是上海市全民健身节的一项重大活动,并与上海旅游节交相辉映,是上海市民健身的一道亮丽风景。
2014年上海马拉松开始线上报名当天总计1.8万个参赛名额竟然有230万人次报名,成功抢到一个上马的参赛资格堪比春运抢票或者车牌拍卖,上海马拉松已经逐渐成为上海城市的一个名片和市民的节日。
参考资料:
比赛奖励
男子马拉松冠军的成绩必须达到2:09:30以内,女子马拉松冠军的成绩必须达到2:28:00以内。如冠军成绩未达到以上标准,奖金减付40%。所有获奖运动员的成绩在赛事官方网站公示10日后,并确认无兴奋剂问题后再行发放。
1、破纪录奖
(1) 破马拉松世界纪录,奖励100000美元;
(2) 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马拉松赛会纪录,奖励10000美元(只奖励第一名);
(3)上述奖励只按获得的最高一项奖颁发,不累加;
(4)中国运动员获上述奖励均发等值的人民币;
2、上述所有奖金将按照中国税法规定,征收20%个人所得税。
3、在6小时15分内跑完马拉松者发给完赛奖牌,成绩证书将于赛后5个工作日在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官方网站提供下载,赛后24小时可查询比赛成绩。
百度百科-上海国际马拉松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