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体育报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体育新闻

文章内容

体坛周报定位_体坛周报在哪里

ysladmin 2024-05-29
体坛周报定位_体坛周报在哪里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体坛周报定位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1.中央五网球女评论员是谁啊2.怎样才算
体坛周报定位_体坛周报在哪里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体坛周报定位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中央五网球女评论员是谁啊

2.怎样才算穷游?如何穷游?

3.苏群,徐济成,张卫平,杨毅,于嘉

4.艾弗森被灰熊队解雇了吗?

体坛周报定位_体坛周报在哪里

中央五网球女评论员是谁啊

       童可欣

       童可欣,女,河北人。1993年在河北电视台实习,1995—2001年期间在河北电视台的《体育新闻》及其他栏目中担任主持人、记者及制片人的工作。2003—2007年她在ESPN做主持人及解说员,主要担任网球、游泳等项目的解说工作。2008年童可欣入选了CCTV奥运频道解说阵容,担任奥运频道网球、羽毛球项目的解说工作。2008年4月正式进入CCTV体育频道,担任体育频道解说员兼主持人。

       人物简介

       姓名:童可欣

       籍贯:上海

       身高: 171cm

       出生日期: 1973.07.25

       擅长转播项目:网球

       世界杯期间主持栏目: 《豪门盛宴》

       爱称:可欣

       毕业学校:1995年河北机电学院工业企业管理91班

       澳洲国立大学国际管理硕士学位

       原ESPN STAR Sports主播,现就职于中央电视台[1],2010年主要负责豪门盛宴、网羽评论,体坛风云人物季度观察,亚运会专题节目等。

       个人信仰

       童可欣[2]  喜欢的网球明星:费德勒、德约科维奇、德尔波特罗、特松加、李娜、小威廉姆斯

       喜欢的足球俱乐部:巴萨

       喜欢的足球国家队:西班牙

       喜欢的足球明星:梅西

       喜欢的国家:中国

       喜欢的颜色:很多,比较纯粹的颜色都好

       喜欢的宠物:狗

       喜欢的作家/诗人:很多

       喜欢的文学作品中的男/女主角 《廊桥遗梦》(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中的男主角:罗伯特·金·凯(Clint Eastwood);及女主角:罗斯·弗朗西斯科(Meryl Streep)。

       嗜好:开车,咖啡,读书

       最欣赏的异性的性格特质:睿智,开朗,活泼,感情丰富,最关键的一点是善良!

       童可欣2010年南非世界杯(16张)  喜欢的朋友类型:阅历丰富,健谈,乐于助人,爱好体育

       最快乐的梦想:自由自在

       目前的想法:尽量享受生活的点点滴滴,不计较苦与乐。

       养生的想法:追求健康不是个坐享其成、一蹴而就的事儿,养生是个漫长而细致的过程,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欣赏的是那种神闲气定,悠然专注的态度。

       我遇到过的最离奇的一件事:梦里梦到很久没有联系也没有见过面的朋友,第二天他就出现在你的面前,让我不得不相信灵异现象的存在!

       人生经历

       1993年在河北电视台实习

       1995年大学毕业后留在河北电视台,刚开始做《体育新闻》的记者、制片人,后来做《体育新闻》主持人的“小童”。1998年在河北卫视作为亚运会的记者前往曼谷做了采访工作。随后河北卫视的体育节目压缩

       亚运会主持图集(16张)了,转做其他栏目,例如河北卫视周一到周六晚22:50 的《品味》。虽然这样得到的经济酬劳更高,知名度也提升得更快,可是眼见着离她自己心爱的体育解说工作渐行渐远的她心急如焚,娱乐圈中五光十色的浮华生活也常常会让她感到隐约的失落。

       生活照  在河北电视台很有家的感觉,有很多朋友,大家都对她非常照顾。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也让她看到了职业生涯的转机,她当时就想到在7年之后的08北京奥运上最需要的应该是外语好且专业基本功扎实的国际化人才。于是毛遂自荐到1996年香港成立的ESPN卫视体育台,自荐的结果是一个月之内她就拿到了去新加坡的工作准证。而她只有几周的时间收拾心情,交接工作,办理离职手续,告别家人朋友…… 当年她的突然离职在社会上引起哗然,因为她义无反顾抛弃的是许多人为之奋斗了许久都没有获得的公职、在许多人眼里都灿烂无比的电视主播人生,以及社会上小有名气所带来的种种实惠。

       童可欣节目精美图集(16张)  2002年5月19日她踏上了飞往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的航班。加入ESPN后,这段经历是她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第一天上班她的任务是体育新闻的翻译和播报,真没想到新闻稿竟然还要自己翻译。还好一天只有7、8条新闻,翻译量不是很大,在电子字典的帮助下她慢慢可以做完。这样的日子,整整持续了一个月。也正是这一个月的“煎熬”让她下决心要学好英语。 经过小半年魔鬼般的自我折磨,她终于从英国大使馆的语言中心拿到了毕业证书。没想到,工作的难度是逐渐

       2010年上海大师赛图集(16张)加深的。一天,公司把一个长度为1小时的杂志节目交给她,要求她在第二天完成中文配音。要知道这类节目并没有配套的英文原稿,想写出中文文稿完全需要听译,这对当时她来说又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没办法,生性好强的她只能“死磕”了,抡起胳膊做到第二天天光大亮。刚去ESPN亚洲总部新加坡时不太适应,经常会打电话给这边的化妆师聊天。为了逃避工作岗位上的失败感,她报读了澳洲国立大学MBA硕士学位,想在校园生活里找回一点点自信。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她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读书了。无数的秉烛夜读,无数的通宵达旦,最终换来了一顶令人骄傲的硕士帽。随着经验的不断累积和语言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她终于感到自己可以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了。

       她最早尝试网球解说是2005年澳网,这对她来说是折戟沉沙的经历,也让她至今难以忘怀。当时,她并不清楚网球解说过程的留白,解说嘉宾很配合,也没 中网工作照有对其解说提出疑义,赛事结束之后,台里意见很大,认为我们话太多,资料不够深入,那之后我被雪藏起来。被“下放”的这段时间,她看了国内外名家的很多解说,思考了许多问题,2006年年底开始主持的ACE网球杂志的成功,让她重新坐上了网球解说位置,只是比赛仅仅是巴厘岛、巴缇亚这样的亚洲小型赛事,不过,她已经很满足。尤其2007年巴缇亚站巴莫尔和杜尔科的女单决赛,让她找到了久违的解说感觉,在ESPN做解说,他们会要求主持人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而在国内更多的是要求中立客观。在ESPN感受最深的是英文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尝试了许多体育专案的解说,拥有许多全新的体验。在专业体育电视频道工作,的确开阔眼界,使她对国际体育格局有了全面认识。曾是ESPN当家花旦“童姐”,也曾是ESPN亚洲总部领导誉为“世界级”水准的解说。

       2006年作为ESPN的为数不多的中文解说员前往多哈报道了第15届亚运会,同一天解说了篮球和手球的比赛,因为这2个项目她不是很擅长解说,最后在整个团队的努力下,节目播出之后得到了观众的好评。对她来说,这是个高峰体验也是个学习过程。

       参加活动(16张)  2007年央视招奥运主持人,她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她的片子寄了过去,没想到以高分入选了,这是她职业上的跳跃。其实她最早的理想就是进入央视,出国也是为这个目标,希望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素质。为了北京奥运会,她放弃了国外的安逸生活;为了解说好奥运,她努力改变着自己。她又回来了,以全新的姿态站在全国观众面前。

       2008年4月初,迈阿密网球巡回赛激战正酣时,她坐上了当时CCTV奥运频道的网球解说席,与张爱民、刘利一起为球迷们解读精彩的网球比赛,而这正是她的新角色。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我们的看到了她为全世界解说奥运会网球和羽毛球的比赛。2008年8月27日完成了在中央台的大直播处女秀,全天候在岗,一整天脸上带着浓妆在体育频道每一个即将播出的节目之前串场,领导的要求是要有技术含量,不能只是单纯承上启下。

       2009年主要担任美国网球公开赛、法国网球公开赛和中国网球公开赛现场的评述工作,中国网球公开赛决赛现场采访主持人。罗马游泳世锦赛负责大直播的串联主持人和游泳项目的解说工作。

       2010年在温哥华冬奥会期间负责CCTV1的节目串联工作。南非世界杯期间在CCTV5负责《豪门盛宴》晚间版的主持工作。与此同时还有体坛风云人物季

       童可欣主持节目精彩图集(16张)度观察,亚运会专题节目的《亚运直通车》、《广州亚运会倒计时30天特别节目》、《亚运圣火采集仪式》《亚运会20年跨特别节目》《再见广州》等节目主持工作以及美国网球公开赛和中国网球公开赛现场的评述工作,中国网球公开赛决赛现场采访主持人。2010年ATP网球1000系列赛(辛辛那提站、上海站、多伦多站)公开赛解说工作。广州亚运会期间主要负责在CCTV5套负责大直播的串联主持人。2010年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典礼特别节目典礼主持人。

       2011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评述工作。2011年亚冬会开幕式以及比赛项目解说工作。2011年迈阿密网球大师赛解说工作。2011年安踏体坛风云人物主播工作。2011年世界花样滑冰世锦赛评述工作。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点燃和传递启动仪式主播工作。 2011年在罗兰加洛斯解说法国网球公开赛。2011年上海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开幕式CCTV解说员和大直播的串联主持人。

       现在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里主要负责网球、羽毛球解说工作,体操,田径,花样滑冰,游泳,跳水,高尔夫,铁人三项,极限运动,沙滩排球,乒乓球,都有涉及,堪称全能主持人。

       编辑本段

       所受荣誉

       2009年获得央视乙等2009年度十佳主持人之一

       童可欣精美相册(20张)

       2009年获得央视“优秀播音员主持人”

       2010年获得央视乙等2010年度十佳主持人之一

       2010年获得中国电视体育优秀主持人奖

       童可欣主要担任网球和羽毛球等项目的解说工作,在今年南非世界杯期间,她与张斌搭档主持《豪门盛宴》晚间版,亲切大方的主持风格获得了各方认可。童可欣也继2009年被评选为乙等十佳后,连续第二年代表体育频道入选。

       编辑本段

       社会舆论

       2007年回国后老朋友们也开始联系她,时不时就会接到他们的电话。而且她父母也在这边,她从上大学

       豪门盛宴(16张)开始就离开他们了,这次回来妈妈就说,我丢失的女儿又回来了。她丈夫特别支持她回来,她经常会给她丈夫讲她以前在国内的经历,她丈夫也特别理解她。她给自己的期限是两年,在两年之内作出选择,是回去还是留下。现在继续留在国内的可能性很大,现在她的家仍然在新加坡,但是国籍是中国国籍。

       艺术照  在ESPN当主持人的时候,她曾被观众称是普通话最标准的,解说中透着一股洋派气息,她可以非常强悍地在节目里独当一面,但也不失小女人的主持风格。“哇……”解说到尽兴处,她总会从心底油然发出这样的感叹,情感的自然流露一下子让对抗激烈的网球比赛变得生趣和多彩。

       清新、有亲和力的、中立客观,最重要的还是专业到位的解说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欣赏她在于她的解说有专业基础又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说我比你懂点,但我还跟你特耐心的聊,聊得还挺流畅,而且声线也不错,干净利落又清晰。国际范的美女解说,尤其是她对网球解说上,可以堪称为“世界级”的解说。她对网球有很深的理解,掌握大量信息,解说却很平实,真切。

       1.不过度分析,点到为止,让观众更多自己体会网球的妙处。

       2.不批判不指责,对失误方表示可惜同情,几次同类失误后指出要加强的地方。

       2010年季度风云人物节目图集(16张)  3.以一个观众姿态来评说,谈笑风生,顺便把关键点和各种信息说给大家,不特别强调。

       4.不每球必说,对一些平淡的场面沉默,或一句带过,耳朵清净会儿也是享受。

       5.声音愉悦,性情率真,总是以快乐情绪解说,有时就以感叹词代替,给人以亲近亲切善解人意之感。

       做解说员和主持人的同时评论写得非常优美,文学功底深厚,展现了独特的个人魅力。经常在《体坛周报》等专业的体育报刊杂志中看到她的专栏。

       编辑本段

       自我评价

       艺术照

       亚运直通车(20张)1.别人都觉得我还是一派小女人的风格,但我觉得网球解说就是要讲求柔美,这正是我所追求的,网球比赛本身节奏不快,留白的时间比说话的时间要更多。而我所追求的柔美,更多来源于对比赛细节的把握以及女性细腻言语的表达。我清楚什么样的人才是自己的服务对象,所以我会去揣测这些观众的胃口。由于在央视解说,受到的关注度很广,众口难调,难免会有各种参差不齐的声音,“最难缠的台湾观众我都经历了,我不会因此受到影响,我只力争讲解我所知道的。经常地,当我在网球场出现的时候,会有人走过来对我说,“可欣,我喜欢你的解说。”得到肯定的我自然很开心,”你知道吗?大多数是女性球迷跟我说这句话,这证明我不是靠脸蛋吸引大家的注意。我们做这个工作,就是要发现每一个人的优点,介绍给观众。当矛和盾碰到一起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这是一个主持人应该引导观众看的地方。同样人是有感情的,在激烈对抗的体育比赛中,我们常常能听到激情洋溢的解说,但作为主播,不能有太多的决断,而且自始自终要保持中立的态度,至于富有观点的评述通常借由嘉宾的口中说出。

       童可欣-2010年中网图集(17张)  2.的确,对任何人来说舍弃一份海外的高薪工作,一份悠然闲适的生活都需要勇气,更何况不再年轻的我回国后仍然需要重新寻找定位面对未知的将来,我能活得开心和满足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我的心底始终有一个梦想,它是指引我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梦想变为现实的过程就算再艰辛也充实甜蜜。

       3.很多人说我花六年时间走的路太辛苦太迂回,也有人为我的坚持而感动落泪。我不想再去解释或者表白什么,生命对我来说就是一段旅程,不在乎终点在哪里,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我看过也思索过了,也许永远也达不到别人眼中的成功,但是对我而言,能够不断地学习新东西,能够不断地超越自我,就是充实丰满、无怨无悔的人生了。

怎样才算穷游?如何穷游?

       易建联水平比较低,压力大,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没有融入团队,所以去哪里都发挥不出真实水平,其实易建联的实力还是可以的,外围有篮子,内线有弹跳和冲击力,又灵活,还有高度。但是在NBA已经是边缘球员了,只能回到CBA来。

       易建联新秀合同到期之后,经纪人狮子大开口,要价四五百万美元的年薪,没有球队愿意出那么多,最后仅仅以一年76万美元的底薪加盟小牛,在小牛的那个赛季基本在板凳上度过,2分1板是易建联很正常的数据,和小牛的合同结束后就离开NBA了。

       1、易建联,1987年10月27日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鹤山市,前NBA球星,著名篮球运动员,中国男篮运动员,中国国家篮球队队长,司职小前锋,大前锋及中锋。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

       2、2002年,15岁的易建联进入CBA并为广东宏远队效力。2004年,入选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2005年,成为CBA史上最年轻的MVP。

       3、2007年,NBA选秀中易建联以第六位的成绩被密尔沃基雄鹿队选中。2008年,转会至新泽西网队。2010年6月30日,转会至华盛顿奇才队。2011年10月8日,易建联重回CBA为广东效力。2012年1月,易建联签约NBA达拉斯小牛队;7月,易建联作为中国代表团旗手参加2012年伦敦奥运会;9月23日,易建联正式回归广东队,赛季结束时帮助广东队再获CBA总冠军。 2014年3月24日,《体坛周报》发布了2013年中国体坛财富榜,易建联并列第六名。2014年9月29日,易建联通过微博上宣布儿子出生,升级做爸爸。

苏群,徐济成,张卫平,杨毅,于嘉

        穷游,一种时尚的旅游方式。在自由旅行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省钱,花最少的钱享受最大的快乐。不是为穷而穷,而是一种不同以往的行走方式。和"有钱""没钱"无关,只是想要用最经济的方式去"穷"尽天下美景。

        穷游的诞生,称得上一个浪漫的意外。2000年,创始人肖异带着父母借来的五万元钱,踏上了远赴德国深造的航班。一年后,肖异的女朋友也来到德国留学。带女朋友游遍欧洲,一直是肖异长久以来的梦想,但就当时的情况而言,他一个人的收入根本无法支持两个人的欧洲环游。为此,肖异也力求让旅行更加经济舒适。而在当时,欧洲很多酒店和航空公司为了促销和聚拢人气,都会大力度地促销,如一欧元房间、一欧分机票等等,如果善加利用,旅游成本将大大降低。于是,肖异开始注意这类信息的搜集。在那时,几乎每个周末,他们都会出游,当然,都是选取精心策划过的经济线路。 ? 久而久之,这部分资料达到了相当的积累,肖异便萌生了与人分享的念头:“如果有一个平台,我能把这些资讯放到其中供大家分享,从中获益的话,那我的旅行就增值了。”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时任雅虎德国员工的肖异开创了穷游的前身-穷游欧洲网。最初的目的只是将之前与女友省钱旅游的经验与网友分享,为别人带来方便。让肖异没想到的是,这个无心插柳的网站上线一个月,便聚集了近万名网友的关注,期间甚至闹出了服务器托管商因为流量过大而解约的麻烦。 ? 此后,肖异单独租赁了服务器并将网站运营正式纳入自己的生活,同时他也辞去了当时为《足球》、《体坛周报》撰稿的特约记者身份,专心投入网站运营。2006年,穷游欧洲网正式更名穷游,开始引入北美等其他地区的旅游信息分享,2008年,肖异回国,穷游也自此回归国内。

        初回国内的肖异直接来到了北京,不仅是因为北京的互联网创业环境更好,更是因为一个神交已久的好友“周扒皮”的邀请。周扒皮,也就是现任穷游副总裁周彤,也是穷游的第1000个用户,两人一拍即合。2008年,北京穷游天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式在北京成立,原网址作为永久镜像,而在当时,穷游天下除肖异与周彤以外仅有两名员工,短短的一年,就实现盈利70万元。

        这第一桶金不仅解决了网站的生存问题,肖异与周彤为国人带来“高质量、高性价比的海外游”的定位也得到了认可,这恰恰也就是穷游的商业模式,用海量信息吸引客户群体,依托庞大的客户群寻找更为优质的旅游服务资源,并鼓励用户再次分享,从而丰富信息库内涵。如此,整个信息流形成了一个闭环,网站得以发展壮大,据称,在海外70%的华人登陆过穷游,或浏览或计划出行。

艾弗森被灰熊队解雇了吗?

       苏群 1、《体坛周报》篮球部主任

       个人简介

       生日:1968年8月26日

       出生地:江苏无锡

       毕业于无锡市一中、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新闻系

       1992年起供职于《中国体育报》国际部、球类部

       2000年起供职于《体坛周报》

       2004年创办《篮球先锋报》,并担任总编辑

       自1996年起采访过4届NBA全明星赛、2次总决赛、王治郅加盟NBA第一个赛季和乔丹2001年复出共32场常规赛。

       采访过1994年和2002年两届亚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1995年瑞典哥德堡世界田径锦标赛等和2001年莫斯科申奥大会。

       多次在CCTV5转播的NBA节目中担任嘉宾、主持人。

       个人风采

       江湖十年,目睹中国男篮兵败悉尼,兵败釜山;目睹NBA前辈共47位成名人物站在你面前;目睹乔丹带病打败马龙,瘫倒在皮蓬怀中;目睹第一个中国人踏上NBA球场……这么多江湖恩怨过后,还能求什么?唯一的感想和信条是:我可以不说真话,但我决不说假话。

       苏群博客

       /blog/1156966391

       徐济成

       著名的篮球评论员,圈内人称其为“大徐”,外语系的高材生,体育记者中的“盟主”。语言朴实却不失生动,在专业化的解说中,还时不时蹦出幽默逗趣的话语,善于将枯燥的篮球术语通俗化,希望自己的解说能让老大妈都能听懂。

       [编辑本段]介绍

       徐济成 山东人,1960年6月17日出生于青岛。1973年,读中学时因为身材较高入选市业余体校参加篮球训练,后加入北京军区青年男篮,当了五年专业运动员。1982年经高考进山东大学英语系,1986年毕业后调新华社体育部。现任新华社体育新闻部记者采访室主任,高级记者。专长报道篮球,与NBA结下不解之缘,编著《NBA五十年》一书。从1992年开始,被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聘为篮球转播顾问。从事体育报道十余年来,曾参加汉城奥运会、巴塞罗那奥运会、亚特兰大奥运会、悉尼奥运会和北京亚运会、广岛亚运会、曼谷亚运会,以及篮球、体操等世界和亚洲单项赛事采访。做体育记者18年,先后采访过篮球、足球、排球、射击、体操、曲棍球、皮划艇、击剑、羽毛球、网球和田径赛事,最痴迷的还是篮球,曾长期关注残疾人轮椅篮球,采访过全国聋人篮球锦标赛。

       [编辑本段]经历

       1960年6月17日出生于青岛。 1973年,读中学时因为身材较高入选市业余体校参加篮球训练,后加入北京军区青年男篮,当了5年专业运动员。

       1982年考入山东大学英语系,

       1986年毕业后分配至新华社体育部任体育记者。专长报道篮球,与NBA结下不解之缘,编著有《NBA五十年》一书。

       从1992年开始,被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聘为篮球转播顾问。从事体育报道十余年来,曾参加汉城奥运会、巴塞罗那奥运会、亚特兰大奥运会、悉尼奥运会、雅典奥运会和北京亚运会、广岛亚运会、曼谷亚运会,以及篮球、体操等世界和亚洲单项赛事采访。现任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副部长、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常务副主任。

       张卫平

       1960年入什刹海业余体校学习,1964年入东城区业余体校学习。1965年入北京青年篮球队,1966年入北京篮球队(其所在队曾获得 年全国冠军),1973年入国家队。在国家队效力8年,司职二中锋,脚步动作扎实,篮下攻击能力强,人称“篮下魔术师”。

       多次参加国际比赛,足迹遍及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所在队曾获:1974年第7届亚运会第3名(伊朗,德黑兰);1975年第八届亚洲锦标赛冠军(泰国,曼谷);1977年第九届亚洲锦标赛冠军(马来西亚,吉隆坡);1978年第8届亚运会冠军(泰国,曼谷);1978年第八届世界锦标赛第11名(菲律宾,马尼拉);1979年第十届亚洲锦标赛冠军(日本,名古屋)。1978年,在有美国、前苏联、前南斯拉夫、巴西、意大利、加拿大等16支世界强队参加的第8届世界锦标赛中,取得个人总分排名第一的佳绩,被提名为最佳运动员,获得锦标赛“得分王”称号,并被大会誉为篮坛“神射手”。

       1977年,在第九届亚洲锦标赛中,被评为最佳前锋。1978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79 年,获北京十佳运动员称号。1999年,获“新中国篮球运动杰出贡献奖”。

       退役后入北京体育学院学习。毕业后,1983年任北京青年男篮主教练。1984年任北京女篮主教练。1985年起任中国男子篮球队教练。任国家队教练期间,曾率队参加第十三届亚洲锦标赛(1985年,马来西亚,吉隆坡),获第3名;第十四届亚洲锦标赛(1987年,泰国,曼谷),获冠军;第十届亚运会(1986年,韩国,汉城),获冠军;第十 届世界锦标赛(1986年,西班牙),获第9名;第 届大学生运动会(1986年,前南斯拉夫,萨格勒布),获第 名;第二十四届奥运会(1988年,韩国,汉城),获第11名。

       1988年赴美国学习、工作,期间多次协助安排、组织中国队和篮球俱乐部管理人员访美、训练、比赛、考察,并组织及协助美国教练来华讲学。

       担任多届全国篮球教练员培训班授课教师及翻译。

       多次主持全国青少年篮球夏令营。

       中国青年女篮技术顾问,多次安排、组织球队去美国、澳大利亚训练、比赛。

       1997至2000年任国际管理集团中国部高级经理。负责中国男篮甲A联赛的宣传与推广。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讲座栏目——《篮球课堂》节目主持,中央电视台NBA 、CBA现场转播解说顾问、特约嘉宾主持,曾多次对NBA总决赛、全明星赛进行现场直播报道及采访报道,创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收视佳绩,被广大电视观众誉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新华社《体育快报》“观战指南”专栏作者。NBA时空专栏作者。搜狐网站篮球专栏作者。多次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介绍、点评中国篮球及世界篮球。

       拍摄出版了系列教学片《现代篮球教学法》(录像带10盘,VCD 10盘)。

       著作有:《张卫平篮球训练营》、译著《 篮球运动实用知识规则》

       2003年起,任中国男篮奥运希望队领队。

       张卫平体育天资突出,五六十年代的青少年,有理想的身高、良好的身体素质、优秀的智能天赋,10岁迈进素有“健将摇篮”之称的北京什刹海业余体校,少年篮球班接受基础训练。十四、五岁猛窜高个儿,弹跳强,力量好,动作谐调而迅捷,有超常的篮球意识与手感。教练、行家看准他是打篮球的“料”。上中学后转入东城区体校定向培训崭露头角,1965年刚15岁就选入北京青年男子篮球队。当时,好苗子云集的青年集训队竞争激烈,他作为前锋队员,身高、弹跳和力量占优,手脚迅捷“有活儿”,篮下攻击力强,头脑清醒睿智、意识好,基本技术底子磁实,进攻方式多,左右手都能投(篮),3--5米跳投精准。凭实力,他不到一年入选北京男篮一队。紧接“文革”狂飙席卷,运动队瘫痪,人员散失,而他仍保留队中。1973年国家体委全面恢复各项运动、他选入钱澄海执教的新一届国家男子篮球队,司职二中锋。1974年,他作为中国男篮队前锋参加第七届亚运会男篮比赛,获季军。

       “文革”结束后,中国体育重归国际体联大家庭,参加的第一个世界级篮球大赛,就是1978年在马尼拉举行的第八届世界篮球锦标赛,获第11名。此前,他代表国家队夺得第八(1975年)、第九(1977年)两届男篮亚锦赛和第八届亚运会(1978年)篮球比赛,摘得“三连冠”(军),已经加冕“亚洲最佳前锋”、“运动健将”耀眼桂冠的他,再彪加“篮下魔术师”的绰号。

       第八届世锦赛,有美国、前苏联、前南斯拉夫、巴西、意大利和加拿大等世界“超级强队”角逐,16支世界劲旅交锋大战,中国队夺得第11名,令世界篮坛不可小觊,张卫平的上佳表现和最高得分功拔头筹。他被赛会提名为最佳运动员、誉为“神射手”、获得“得分王”称号。张卫平进入自己篮坛生涯的巅峰期,时年28岁,即至1979年代表国家队夺得第十届男篮亚锦赛冠军(“四连冠”),戴上“北京十佳(运动员)”之冠,他选择了激流勇退。

       他退役后入北京体育学院学习深造。1983年,从体院专科篮球专业毕业的他出任北京青年男篮主教练;1984年任北京女篮主教练;1985年任国家队教练。张卫平辅佐钱澄海执教国家男篮跨四个年头,成绩斐然,除1985年带队迈出低迷期拿了第13届亚锦赛第3名;1986年第10届亚运会、1987年第14届亚锦赛连夺亚洲冠军、重显“霸主”之身。1986年作为调研组成员赴西班牙考察、并率队参加第10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队获得第9名,首次跨进世界十强之列、创造了历史新章。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男篮保住第11位、较之他的前任们是从未取得过的最好名次,但对他尚存些许抱憾。

       作为运动员和教练员,张卫平23年(含“文革”7年“无战事”),征战国内外比赛千余场、退役后完成大学专科学业,30岁出头进入国家队执教,进而1988年奥运会后离开国家男篮赴美国深造学习、考察乃至工作(将近10年),他的运动生涯、人生轨迹,于改革开放的中国体坛,给一拨又一拨走下冠军领奖台的运动员们,呈现再创人生二次辉煌的“张卫平模式”,开“一代先河”。

       近10年“舶”美的张卫平,身没离篮坛,情不凉祖国,期间往来大洋两岸,多次协助安排、以至组织中国篮球(男、女)队、省、市的篮球俱乐部经理人员访美,选外援,协调社会多方面力量开拓深层次、分批量以赛带练、兼考察,曾组织(协助)美国资深教练来华讲学送“经”。摸索先进的篮球理念、现代科技训练、比赛的“外学内用”;他担任(多届)全国篮球教练员培训班授课讲师加翻译。他从国家利益出发,思考的触角和视野深远而隽永,那就是“体育的变革性发展要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及其演进论断。

       世纪之交十多年间,他多次主持全国青少年篮球夏令营活动,营造序列化、传统化社会大背景,开办“张卫平篮球课堂”训练营,把发现培养篮球新人的路拓宽,成才几率加大。令国人好一阵惊喜、更希冀厚望的新人王治郅、姚明们已经在世界篮坛彰显中国的骄傲与未来,也在史实般的接力并领跑着张卫平们播引的篮球生涯的价值轨迹。

       90年代归来的他,为职业化变革方兴未艾的大中国球市构建“软件”平台。他用全新的思维、定位自己同快速与世界接轨的中国篮球运动助推模式,市场条件下篮球运动的经济属性“发酵”,篮球运动的文化元素以广义的人性化融合切入当今人们的生活,快乐篮球——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卫平的投入与辛苦是开创性、前卫意义的先驱之举,功载中国篮球职业化变革史册。2003年,张卫平改任中国男篮奥运希望队的总教练;2005年兼任CUBA篮球事务资深主管。

       张卫平身兼中国青年女篮顾问、频繁“架桥”组织中国球队去美国、澳大利亚训练、比赛;肩负国际集团中国部高级经理;宣传中国男篮甲A联赛、推广青少年乃至教练员的技术培训;受聘主持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篮球课堂》、《篮球公园》——“攻防解析”演示节目、NBA、CBA、CUBA比赛现场转播解说嘉宾、顾问,屈指十年,成为球迷与广大电视观众感悟生活乐趣的“一道意味独特的阳光窗口栏目”。

       中国优秀运动员的知识化进而向“博士化”的总趋势,是中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走向成熟进程中的“体育现象”之一景。张卫平同样不失为先导者。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他早期的论文《篮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分析》、《策应打法成功的决窍》等见诸于《篮球》等专业杂志或中央级报端。有着鲜明的实战质感与理性经验谈。近期出版专著贯穿现代篮球理念张力、知识辨析的导向特质,展示撰著者的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张卫平篮球训练营》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加大年轻读者、球迷及普及教练人员的看点,还有译著《篮球运动实用知识规则》,都是普及性读物。而他编撰、录制、出版的系列教学片《现代篮球教学法》(录像带10盘;VCD10盘)是其代表性力作,集现代篮球理念、科技训练思想方法之大成。

       现任体坛周报篮球部主任

       中央电视台篮球解说顾问

       30而立,生于北京,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系,师哥师弟遍天下。

       采访过三届全运会,1997上海(当年还在实习),2001广东,2005江苏;

       三届夏季奥运会,2000悉尼,2004雅典, 2008北京

       一届冬季奥运会,2002盐湖城,第一次采访冰雪项目,亲眼目睹大杨扬冲破冬奥中国第一金;

       然而安身立命之本,还是篮球。

       经历四届亚洲锦标赛,1999福冈,2001上海,2003哈尔滨,2005多哈;

       两届世界男篮锦标赛,2002印第安那,2006扎幌琦玉;

       两届世界女篮锦标赛,2002江苏 2006巴西;

       先后九次孤身深入美国,探访NBA人文地理;

       王治郅在达拉斯,巴特尔在丹佛,姚明在休斯敦;

       唯一曾经在这三地,全景目睹三大中锋加盟和奋战NBA的中国记者;

       一路走来,不敢停步。

       2004年雅典之后,离开《北京青年报》,与苏群、孟晓琦创建《篮球先锋报》任副总编,销量日升。

       现为体坛周报篮球编辑,中央电视台特约嘉宾

       少读三国,左传,战国策,24史读到《明史》之后,不愿再读。

       人生格言:平生不弄险,但不等于会在机会面前退缩

       杨毅是中国最早深入报道NBA的一群人,他的风格以独到幽默著称

       于嘉

       生于北京

       籍贯哈尔滨

       年龄:28岁

       职业:主持人、演员

       身高:1.77 cm

       体重:70KG

       籍贯:哈尔滨

       特长:游泳、唱歌

       爱好:滑雪、开越野车

       毕业院校:上海谢晋影视学院——表演系

       最喜爱的CBA球队:江苏南钢

       2000年3月,就读杭州商学院(现为浙江工商大学)外语系二年级的于嘉在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全国NBA解说员大赛中,从一万余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后的两名优胜者之一,从而代表中央电视台前往美国奥特兰解说于2月13日举行的第49届NBA全明星赛。

       中央电视台体育评论员

       《篮球先锋报》高级顾问,看惯NBA直播的人都熟悉他那张表情生动的脸。单打能力突出,文字鲜活火热富有激情。正如他自己所言,篮球已经彻底融入他的血液他的生活。

       9岁的时候第一次看NBA,记住了戴着蜻蜓眼睛一样眼镜的贾巴尔和沃西,忘了那个把球和对手玩弄于股掌之间的魔术师;12岁的时候第一次看奥运会,记住了“梦之队”的一切,忘了自己还有小学升初中考试;14岁第一次在全国俱乐部联赛决赛里看见大郅,忘了他身边那时还年轻的四大国手;19岁第一次采访CBA总决赛在电梯里碰见姚明,忘了这家伙还算是个明星。

       每到这个时候,总会觉得自己的幸运。总觉得那个橘红色的篮球里,蕴涵着一种力量。这样的一种力量,已经彻底地融入了我的血液,被热烈跳动的心脏压向全身每一个地方,在孤单无助的时候,放射出温暖而坚强的光芒。这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鲜活而火热的力量。

       总想说说自己的幸运,都因为自己从青涩的年代所挚爱的篮球。篮球之于我,不是一蔬一饭,不是肌肤之亲,而是一种不死的欲望,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在我孤单无助的时候,放射出温暖而坚强的光芒。

       鲜活而火热的力量.

       是的 或许,已经不会再有人,像2001年那样,为艾弗森落泪。但,在费城,在丹佛,在底特律,在孟菲斯,在艾弗森到过的所有地方,以及在很多他从来都没到过的地方,会有很多人,会为他叹息。 这是早已注定的那个结局,不是在他离开灰熊时注定的,而是在他和灰熊签约时。当时我在《体坛周报》的评论里说:“艾弗森尝试过不同的打法,他想过改变自己。他曾经改变这个联盟的文化,改变过很多人对篮球的看法,但当走到职业生涯的暮年,他却发现,改变自己,竟这么难。阻碍他改变的因素很多,有外因,也有心魔。没人相信他的那些诺言,没人相信他能够真正改变。” 只在灰熊打了三场球,无法改变自己的艾弗森,发现他也已经无力改变教练和管理层的决定,即便他所在的球队,只是已经连续三年都没进过季后赛的、上赛季排名联盟倒数第五的灰熊。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张佳玮写得好,很多传奇巨星的晚年,都很悲惨凄凉。但乔治·格文、多米尼克·威尔金斯等前辈再不幸,他们也会向艾弗森抱以同情的叹息。2001年,艾弗森成了联盟历史上最矮的MVP,2009年,他成了联盟历史上第一个被裁掉的MVP。 关于艾弗森的前途,现在暂无定数,很多人都说,由于骄傲的个性,艾弗森可能就此选择退役。但我倒是觉得,正是由于骄傲,艾弗森不会就此离开NBA。他不希望自己以一个失败者的形象离开这个联盟,他不希望自己在NBA的最后一场比赛,结局是艾弗森8比41输给科比。 艾弗森的确骄傲,但从他当初选择灰熊就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底线已经降低了——他可以接受在一支弱队打球,但他只是要求得到应有的尊重。因此,只要有一支球队,哪怕是烂队,愿意给他机会,艾弗森都会欣然前往。 这些,我承认,不是权威的评论,只是猜测,或者说,只是一种希望和期待。艾弗森总有一天会离开这个联盟,奥尼尔也有一天会离开,就像当初我们送走魔术师,送走迈克尔,送走大梦。只是不希望,我们送走艾弗森时,他的心境、我们的心境,如此凄凉。

       希望采纳

       好了,关于“体坛周报定位”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体坛周报定位”,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